压铸常见缺陷及改善方案.pptx
压铸件常见缺陷的特
征、产生原因、排除
措施及接收标准
一、检验条件
·1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的近似自然光
下(如40W日光灯、距离500mm处),相距为
650~750mm,观测时间按不同等级面而有不同,
详见图2:
·2表面按等级1级2级3级检视时间分别为10s、
5s、3s
·3检视距离650~750mm
·4光源: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
·5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
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
·6要求检验者的校正视力不低于1.2,不能使用
放大镜用于外观检验。
·7检测面积按照每100mm*100mm(100cm²)
区域进行划分
表面等级1级2级3级
检视时间10s5s3s
检视距离650~750mm
光源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
检验条件
光源光源
45-90
45-90°
被检查表面被检查表面
“正视”位置示意图
二、常见缺陷特征
1、外部缺陷
·1流痕
·1)特征:铸件表面上呈现与金属液流动方向相一致的,有明显可见的与金属基体颜色
不一样无方向性的纹路,无发展趋势,用手感觉得出的局部下陷光滑纹路此缺陷无发
展倾向,用抛光法可去除
·2)产生原因及排除措施
产生原因排除措施
①两股金属流不同步充满型腔而留①调整内浇口截面积或位置。
下的痕迹。
②模具温度低,如锌合金模温低于②调整模具温度,增大溢流槽。
150℃,铝合金模温低于180℃,
都易产生这类缺陷。
③填充速度太高。③适当调整填充速度以改变金属液填充
型腔的流态。
④涂料用量过多。④涂料适用薄而喷匀。
·3)接收标准:处理后可以接收
L
·2花纹
·1)特征:铸件表面上呈现的光滑条纹,肉眼可见,但用手感觉不出,颜色不同于基体
金属的纹路,用0#砂布稍擦几下即可去除
·2)产生原因及排除措施
产生原因排除措施
①填充速度太快。①尽可能降低压射速度。
②涂料用量太多。②涂料用量薄而均匀。
③模具温度偏低。③提高模具温度。
·3)接收标准:喷油、喷涂类产品可以接收,氧化类产品需打磨处理后可以接收
·3冷隔(冷接)
·1)特征:温度较低的金属流互相对接但未熔合而出现的缝隙。呈现明显的、不规则的
下陷线性狭长纹路(有穿透和不穿透两种),有时交接边缘光滑,在外力作用下有发
展趋势
·2)产生原因及排除措施
产生原因排除措施
①金属液浇注温度低或模具温度低。①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
②合金成分不符合标准,流动性差。②改变合金成分,提高流动性。
③金属液分股填充,融合不良。③改进浇注系统,改善填充条件。
④浇口不合理,流程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