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pdf

发布:2024-12-27约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2014-4-15)

1.自然辩证法包含: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马克思主义科

技社会论。

2.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个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

3.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承认了相对静止,但夸大了绝对运动。“人不能一次踏

进同一条河流”,错误,仅承认绝对运动,但否认相对静止。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优缺点

优点:①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在中世纪神学自

然统治长达千年之久,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王位;

②它首次把哲学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观性和猜测性;

③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

地研究自然界。

缺点:①机械性;②形而上学性;③不彻底性;

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

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什么);(质的突破,吸取了其他自然观的优点,克服

了其他自然观的缺点;加进了自然的特点;贯彻到了人类历史)

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科技方法论以及科技社会论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7.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

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系统的存在(静态)和演化(动态)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8.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②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

作用构成的整体,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征;③自然界的演化是由“不可

逆的、开放的、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④自然界经历了

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9.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

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

果。

10.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四个必要条件)

自组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自组织是自然系统演

化的一般机制,包含四个必要条件: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涨落

11.生态系统的三大规律(三大规律的启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

闭路循环规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反馈调控规律;系统和谐规律;

12.生态自然观的作用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

13.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侧重点;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联系。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4.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

自然的实践关系)

①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属直接生产力;

②目的不同科学属于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

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③可预见性不同科学研究过程探索性强,研究目标相对不确定,一般难以预见;而技术研究过程

计划性强,目标相对明确,总体来说是可预见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