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归纳.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求索真理的历程)
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3.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改变或消灭,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③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①尊重客观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具有指导作用和调节控制作用。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总结: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
①世界是物质的,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推动人们的实践活动,错误的认识障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③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3.真理的特点: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 、具体性。
4.认识的特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总结: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③真理是标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 、具体性的特点。
④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特点。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联系的观点/联系的相关内容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③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地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既要重视整体的作用,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⑤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发展的观点/发展的相关内容/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要求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
矛盾的观点/矛盾的相关内容/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矛盾。
③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