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5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PAGE
PAGE2
考点规范练15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某外国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并没有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在1919年那样,怀着热情的革命向往去执掌政权,在革命后的最初几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留意的是他们的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迫切问题,而不是关于世界革命的空想。该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
A.治国方略稳健务实
B.对世界事务不关切
C.无意仿照苏联模式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留意的是他们的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迫切问题,而不是关于世界革命的空想”,可知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比较务实稳健,故选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对世界事务的看法,解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模式进行发展,解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解除D项。
2.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力求表述更加精确
B.更好地体现人民性
C.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答案:B
解析:1954年宪法中的表述由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变更不影响宪法表述的精确性,故A项错误;1954年宪法的新表述方法便于人民理解,故B项正确;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接着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社会冲突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B.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C.政协成为各党派联合执政的机构
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已发生变更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责。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接着发挥作用,D项符合题意;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已经建立,解除A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项表述错误;政协是参政议政机构,C项表述错误。
4.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气,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需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需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此规定意在()
A.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
B.重申公民政治权利
C.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总结民主建设阅历
答案:A
解析:1982年宪法规定其他法律不能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需遵守宪法和法律,其目的是强调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公民政治权利的规定,解除B项;材料仅仅涉及1982年宪法,不能体现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解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不是总结民主建设阅历,解除D项。
5.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各地在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创建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其中比较闻名的是吉林省创立的“海选”制度。材料主要反映了()
A.每个选民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
B.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C.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
D.选举过程的公开、公允、公正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在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创建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说明民主制度逐步完善,故C项正确。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里,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平安牢靠值得信任的政府,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中国快速凝合成一个具有剧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美]莫里斯·迈斯纳
《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化、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创立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1)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