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备考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锋面气旋.doc
.
第2课时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锋面气旋
学习目标1.结合材料及示意图,分析高气压、低气压与锋面气旋的形成与影响。
2.结合示意图及天气特征,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知识点一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1.描述角度
(1)低气压与高气压描述的是气压分布状况。
(2)气旋与反气旋描述的是气流运动状况。
2.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天气系统
低气压(气旋)
高气压(反气旋)
气压状况
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特殊区域
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水平气流与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南半球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垂直剖面图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过境时天气状况
常出现阴雨天气
常出现晴朗、干燥天气
我国典型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的干冷天气
3.气旋(低气压)、反气旋(高气压)的风向
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风向。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即风向。
(1)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
(2)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
4.气旋(低气压)、反气旋(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气旋(低气压)
反气旋(高气压)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我国典型天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北方干冷的天气
5.气旋(低气压)、反气旋(高气压)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曲线
气旋(低气压)
反气旋(高气压)
巧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
[情境]第22号台风“尼格”生成于2022年10月27日,29日凌晨1时10分在菲律宾卡坦端内斯岛登陆,5时30分前后再次登陆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沿海,基础设施方面的损失超29亿菲律宾比索(约合人民币3.6亿元),农业方面的损失超27亿菲律宾比索(约合人民币3.3亿元)。
[探究](1)台风“尼格”属于哪种天气系统?对天气有何影响?
(2)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尼格”所属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
提示(1)台风属于低压(气旋)系统。常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天气。
(2)
(2023·河北新洲二中期末)下图为某年7月10日12时亚洲太平洋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甲地四周的气流运动状态()
A.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B.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C.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D.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2)此段时间北海道的天气是()
A.阴雨连绵
B.晴空万里
C.气温上升,多连续性降水
D.降温、大风、阴雨天气
(3)L天气系统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不可能是()
A.加剧伏旱的影响 B.大风破坏农作物生长
C.引发洪水,淹没农田 D.缓解旱情
答案(1)B(2)A(3)A
解析第(1)题,甲中间气压低、四周气压高,是低压中心,北半球的低压中心气流运动状态是逆时针向中心辐合,B正确。第(2)题,此段时间北海道位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一侧,会出现阴雨连绵天气,气温降低,等压线较稀疏,风力不大,A正确。第(3)题,L天气系统是低压——气旋,7月最可能是台风,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降水少,此时台风带来降水,可以缓解干旱,因此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不可能是加剧伏旱的影响。
知识点二锋面气旋
1.锋面气旋概述
北半球锋面气旋
(1)概念: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平面结构: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展一条冷锋。
(3)天气特征:天气变化比较明显,往往形成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4)分布:常出现在中纬度地区。
2.锋面气旋的判断
(1)锋面位置的判断
锋面多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即图中的MD、ND、M′D′、N′D′处。这是因为冷暖气团在低压槽MD、ND、M′D′、N′D′处相遇辐合上升,形成锋面。
(2)锋面性质及移动的判断
图中F、G、F′、G′点都在锋面的高纬度一侧,而E、H、E′、H′正好相反,故F、G、F′、G′处气温比低纬度的E、H、E′、H′处气温低,确定FG、F′G′一侧为冷气团,EH、E′H′一侧为暖气团。MD、M′D′为冷锋,ND、N′D′为暖锋;并且,锋面应随气流方向移动,即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移动。
一般来说,无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
(3)天气特点的判断
由图中可知,N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