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贸易复旦大学尹翔硕.ppt

发布:2017-04-11约1.74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GLMBA, Shanghai University 教材错漏: 1、第40页图3.1横轴从左往右第一个应为L/aLC,第二个应为T/aTC,两者的分母应互换一下。 2、第70页表4.2中,“部门A的MLP”,“部门B的MLP”,请都改成“MPL”。 3、第152页第三段倒数第三行中“还有净损失b和c”,请将“c”改为“d”。 4、第153页第二段(即图8.2下面一段)的倒数第二行“增加了d这一块矩形面积”请改为“增加了d这一块梯形面积”。 5、第198页脚注中的名字“塞尔伏泰尔”请改为“萨尔瓦多”。 6、第251页12.3节中的第二段第三行“到80年代平均为的30.9%”,请去掉“的”。 7、第302页图15.3中的X2垂线应再稍左移一点,过MC和MR2的交点。 另外,第70-71页的文字部分计算有错,讲课时会改。 第一章  导 论 国际贸易是怎么产生的? 生产力的发展是贸易产生的根本动力。 贸易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剩余的出现;私有财产制度。 国际贸易是怎么发展的? 国际贸易是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 国际贸易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发展是同步的。 国际贸易是怎么发展的? 由于分工的深入和市场的扩大,国际贸易的增长战后以来快于生产的增长。 中国自1978以来,贸易也迅速增长,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10%不到提高到目前的60%左右。 世界货物贸易和生产的增长速度:1950-2005 (数量的年百分比变动;贸易 生产 ) * * 国际贸易概论 尹翔硕 参考书目: 1、任何有关国际贸易或国际经济学的教材 2、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3、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4、俄林:《国际贸易与区间贸易》 5、Helpman and Krugman: 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 6、Grossman and Helpman: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 7、《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等杂志 有用的网站: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中国商务部: 邮址:xshyin@ 课程要求: 理解不同贸易理论出现的背景及基本原理,了解进行政策分析的工具,并能够应用到现实贸易问题中去。 结合世界和中国的贸易情况进行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做章末习题;期末闭卷考试。 1.1 国际贸易的产生 什么是国际贸易? 什么是贸易?贸易就是交换。 什么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就是国际交换。 贸易是历史的产物。 25616.4 11330.9 14285.5 2008 14221.2 6601.2 7620.0 2005 4742.9 2250.9 2492.0 2000 2808.6 1320.8 1487.8 1995 1154.4 533.5 620.9 1990 696.0 422.5 273.5 1985 378.2 195.5 182.7 1980 206.4 108.9 97.5 1978 进出口总额 进口 出口 年份 中国的对外贸易:1978-2008 (单位:亿美元) 1、中国1978年以来的对外贸易为什么能够增长那么快? 2、中国出口了什么?进口了什么?为什么会进行这样的进出口贸易? 3、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对不同的人有什么影响? 4、中国的贸易增长速度和贸易结构变化有没有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1.2 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理论 从重商主义到“绝对优势论”:萌芽 从“绝对优势论”到“比较优势论”:创立 从“比较优势论”到“要素禀赋论”:形成 从“比较优势论”到各种“新”贸易理论:发展 从重商主义到“绝对优势论”:萌芽 早期的重商主义:绝对限制进口,鼓励出口,16世纪。 晚期的重商主义:不限制进口,但鼓励出口,鼓励贸易顺差,17世纪初。 绝对优势论:斯密,1776年。 从“绝对优势论”到“比较优势论”:创立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开创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1817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