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知识点总结与归纳试题及答案.docx

发布:2025-03-26约3.7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文知识点总结与归纳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谦虚谦卑谦逊

B.贪婪贪污贪婪

C.挣扎挣扎挣扎

D.装饰装饰装饰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在比赛中一鸣惊人,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赏。

B.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C.他们之间的友谊坚如磐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D.他一帆风顺地完成了学业,顺利找到了工作。

3.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

A.原句: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

变换后:他锻炼身体每天都坚持。

B.原句: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

变换后:我最喜欢的这本书。

C.原句:她努力学习,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变换后:她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努力学习。

D.原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变换后:万物复苏,春天来了。

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座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B.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C.春天的花朵争奇斗艳,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舞会。

D.他勇敢地冲向火场,像一名真正的英雄。

5.下列句子中,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原句:他不仅学习好,还热爱劳动。

修改后:他学习好,还热爱劳动。

B.原句:她唱歌的声音很美,让人陶醉。

修改后:她唱歌的声音很美,让人陶醉其中。

C.原句: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修改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让人佩服。

D.原句:这篇文章的写作水平很高,值得我们学习。

修改后:这篇文章的写作水平很高,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有:

A.高兴欢快

B.诚实老实

C.美丽漂亮

D.聪明聪颖

7.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的有:

A.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每天早出晚归。

B.这座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C.他的笑声像一首美妙的歌曲,让人心情愉悦。

D.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8.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的有:

A.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B.春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

C.那片湖水仿佛一位慈祥的母亲,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D.雨水滋润着大地,使万物复苏。

9.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有:

A.原句: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

变换后:他锻炼身体每天都坚持。

B.原句:我最喜欢的这本书。

变换后:我最喜欢的这本书。

C.原句:她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努力学习。

变换后:她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努力学习。

D.原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变换后:万物复苏,春天来了。

10.下列句子中,病句修改正确的有:

A.原句:他不仅学习好,还热爱劳动。

修改后:他学习好,还热爱劳动。

B.原句:她唱歌的声音很美,让人陶醉。

修改后:她唱歌的声音很美,让人陶醉其中。

C.原句: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修改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让人佩服。

D.原句:这篇文章的写作水平很高,值得我们学习。

修改后:这篇文章的写作水平很高,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1.词语“谦虚”和“谦逊”意思相同。()

12.成语“一鸣惊人”表示一下子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13.句式变换中,要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14.修辞手法中的比喻,要运用得恰当,不能滥用。()

15.病句修改要找出病因,进行改正。()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6.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

答案: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夜空中最亮的星”比喻为能够倾听人们心声的存在,赋予了星星以人的情感和智慧,增强了句子的感染力。同时,通过“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的拟人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仰望者的心情,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

17.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答案:对比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使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例如,在描写人物性格时,可以通过将主人公与周围的人物进行对比,来凸显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贾琏、贾珍等人物的对比,展现了宝玉的纯真、善良与世人的虚伪、贪婪形成鲜明对照。

18.请简述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写作中的运用。

答案: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性、科学性、条理性、通俗性。在写作中,说明文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性: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