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组建与优化(HCIA-WLAN) 教案 项目三 任务1--3 介绍WLAN安全、认识WLAN认证技术、认识WLAN加密技术.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项目三/任务1:介绍WLAN安全教案
(一)任务(单元)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WLAN网络组建与优化
单元名称
项目3/任务1:介绍WLAN安全
单元基本信息
2个学时,理论教学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描述
对应课程目标编号
能力编号
让学生了解WLAN会遇到哪些安全威胁,掌握WLAN的安全防范手段,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
M2、M5、M6
Z2、Z3、T6、T8、T5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本任务参与对象为高职通信专业的大二学生,他们喜欢PK,积极参加各种比赛,热爱实践,能快速掌握实训操作步骤,但是缺乏网络安全意识。
通过对项目二无线局域网组网设计的学习,学生基本能组建简单的WLAN网络、掌握了AC的初始化配置方法,但是对WLAN网络的安全概念和配置尚不熟悉。
通过课前的在线课堂测试,发现部分同学对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不熟悉。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WLAN的安全威胁的防范手段。
教学难点
WLAN安全威胁有哪些?如何进行防范。
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措施
1.通过形象的比喻与动漫结合
通过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动漫-WIFI安全篇的介绍,从免费WI-FI接入漫画开始,引出平时我们非常容易深陷其中的几种危险场景,突破WLAN安全威胁这个教学重点。
2.WIFI安全总结
学生了解了WIFI安全威胁的几种场景后,要让学生对WIFI安全进行总结,会被WIFI安全口诀。养成学生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
3.工程案例分析WIFI网络安全威胁的具体防范策略。
通过工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对WIFI网络安全威胁的具体防范策略有更深入的了解,突破教学重点WLAN的安全威胁的防范手段。
4.学生分组讨论平时生活中如何进行WIFI网络安全防范。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总结,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WIFI网络安全防范,弥补了基础理论课纯理论讲解的缺陷,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
(1)课本预习
(2)划分小组
2.课中探究
(1)通过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动漫-WIFI安全篇的介绍,从免费WI-FI接入漫画开始,引出平时我们非常容易深陷其中的几种危险场景。从而引出无线WLAN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2)让同学们对WIFI安全进行总结。
(3)通过工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对WIFI网络安全威胁的具体防范策略有更深入的了解。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总结,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WIFI网络安全防范。
(5)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6)本任务总结。
3.课后反馈
(1)高校在线平台学习及其测试
(五)课程思政及创新思维训练
课程思政点
网络安全
学生创新思维训练
1.设置了进阶式拓展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评价
(1)课前预习(任务完成+2分)
(2)课中:小组PK(个人满分+2分);课堂测试(+4分);回答问题(每回答对一个问题+1分)
(2)课后(任务完成+2分)
课后作业及拓展
拓展任务1:
收集WIFI网络安全威胁案例
教学反思
如何把理论教学讲的更生动,学生更容易理解
项目三/任务2:认识WLAN认证技术教案
(一)任务(单元)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WLAN网络组建与优化
单元名称
项目3/任务2:认识WLAN认证技术
单元基本信息
2个学时,理论教学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描述
对应课程目标编号
能力编号
让学生熟悉WLAN认证技术,能根据WLAN组网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认证。
M2、M5、M6
Z2、Z3、T6、T8、T5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本任务参与对象为高职通信专业的大二学生,他们喜欢PK,积极参加各种比赛,热爱实践,能快速掌握实训操作步骤,但是缺乏网络安全意识。
通过对项目二无线局域网组网设计的学习,学生基本能组建简单的WLAN网络、掌握了AC的初始化配置方法,但是对WLAN网络的安全概念和配置尚不熟悉。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WLAN认证技术
教学难点
WLAN不同认证技术的区别和使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措施
通过介绍WLAN的安全的发展历程,引入介绍WLAN的各种认证技术。
开放系统认证( Open system authentication )是缺省使用的认证机制,是最简单的认证算法,即不认证。
在802.1X架构中,只有具备了以下三个元素才能够完成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的用户认证和授权。
共享密钥认证( Shared-key authentication )必须使用WEP加密方式,要求STA和AP使用相同的共享密钥(key),通常被称为静态WEP密钥。
PSK认证需要实现在无线客户端和设备端配置相同的预共享密钥,可以通过是否能够对协商的消息成功解密,来确定本端配置的预共享密钥是否和对端配置的预共享密钥相同,从而完成服务端和客户端的互相认证。
(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