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情绪调控能力.pdf
如何培养幼儿情绪调控能力
导读: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生活中我
们要引导幼儿积极乐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做
自己做得好的事情,能用积极的方式评价他人,看待他们所做的事情。
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情绪积极,情绪反应适应度。安
定愉快的情绪是幼儿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而愤怒,
恐惧,悲伤等消极情绪可使幼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长期郁积还会导
致病变。因此,培养幼儿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经常让幼儿保持愉快
的心境应是我们开展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为幼儿营造安全,接纳,尊重的心理环境
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要求。只有当
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幼儿才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产生积极的心
理体验。这是幼儿成功调控自我情绪的基础。如果幼儿经常处于挫折
情景中,他很难产生积极的心态和情绪。所以,在幼儿园,教师都要
以关怀,理解,接纳,尊重,支持,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态度与幼
儿交往,使每个孩子有一种被关爱,被接纳的心理感受,让每个孩子
都认为“老师喜欢我”。例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幼儿在玩小兔找‘
家’的游戏时,小豆豆不能跟小朋友一起去采蘑菇,老师发现这一情
况后,马上走到小豆豆跟前鼓励他,让他大胆的和其他幼儿一样参加
游戏。老师和他一起采蘑菇,并把采到的蘑菇分给他。这时小豆豆笑
了!当游戏重新开始时,他就能够和其他幼儿一样,主动参加游戏。
教师与幼儿交往时,应尽可能减少事务性,指令性的互动,代之以情
感性,交流共享的互动。如:当幼儿想对老师讲述某件事情时,教师
可以蹲下来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幼儿,用鼓励的言语支持幼儿的表达,
这样会使幼儿感到自己的言行受到了老师的重视。例如:甜甜在玩大‘
皮球’的游戏时,因为没有被打气‘’,而闷闷不乐。教师注意到他的情
绪后,马上走过来,摸着他的头关切的问:“你怎么了?甜甜。”甜甜
嘟噜道,“我没被打气‘’!”老师立刻明白了:甜甜是因为没有被打气‘’
而不高兴,于是教师对其他幼儿说,“甜甜一直没有被打气‘’,他不高
兴了,该怎么办呢?”这时有的幼儿说,“我们重玩一次,都给甜甜打‘
气’!”于是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也为甜甜这个大皮球‘’打了气。甜
甜笑了!孩子们高兴的跳了起来。教师在这次师生活动中,时刻认真
的关注每个幼儿的心理需要,努力理解幼儿的心理感受,为每个幼儿
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每个幼儿玩得高兴,玩得开心。
自我实现,获得成就感是幼儿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教师应该为
幼儿创造条件,尊重幼儿,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
才能,并从中获得成功感,这样幼儿才会产生持久的愉快情绪体验。
如: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许多教师经历了从过去独自布置环境到探索
让幼儿参与布置,直至现在尝试如何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让幼儿
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发展的转变过程,也因此发现在环境创设中每一
次角色的交换都使幼儿高兴不已。如在参加了一次根据他们自己的需
要商量,布置娃娃家的活动后,孩子们围着教师说,“老师,这是我
们玩的最高兴的一次。”孩子们的欢乐来自于他,他们拥有了实现自
我价值,体验自主创造的机会。
二,提高幼儿觉察自身情绪变化的能力
一个人只有能够察觉,分辨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的来源,才有
可能以适宜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帮助幼儿察觉自身情绪的变化,
可用熟悉情绪的用语与解读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开始。如:让幼儿观
察不同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请他们说一说这是什么表情动作,想
想在什么情景下,自己或他人会出现这样的表情。教师还可以结合幼
儿的具体活动,利用或创设某些情境,让幼儿明确感知他在这种情境
中的情绪状态,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如在比赛时可引导幼儿讨论:赢
了的小朋友和输了的小朋友各有什么感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感
觉?
为提高幼儿认识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成人还应帮助幼儿认识那
些没有显露出来的,正在感受的情绪。如:一次我们正准备户外活动。
忽然下起了雨,我们不能出去玩了。教师看到这种情况后,说,“你
们好像很失望。”孩子们说,“是的。”教师说,“下雨了,我们不能去
玩。等于停了我们再去,好么?”孩子们说,“行!”孩子们遇到挫折
时,总喜欢找些借口表示不满,而今天由于有了老师的引导化解了幼
儿不快的情绪。
三,引导幼儿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1,帮助幼儿调整对触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