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核心考点查缺补漏训练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教师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教师版)
【考纲要求】
1.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核心考点过关
核心考点一、太平天国运动
【真题回顾】(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点评】本题利用太平天国前后时期洪秀全对待孔子态度的不同,考查农民阶级革命的局限性,说明农民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难以摆脱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来源:学|科|网Z|X|X|K]
【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各地高考时常有命题考查。
2.从命题形式和角度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很少考查;农民阶级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平等的革命性、自身的分散性、落后性、自私性、狭隘性高考命题经常考查的角度。
3.复习备考时,要注意重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张、义和团运动口号,特别要重视结合两次革命运动的史实,理解农民阶级的革命性、落后性的特点,认识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变式达标】
1.(2013·河北重点中学联考)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2.(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新学伪经考》
【对应考点】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激化
(2)、进 程: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1853年3月,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
(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①、内容: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和实行圣库制度
理想目标: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②、评价:革命性、落后性和空想性
(4)、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⑴、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⑶、评价: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②、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⑴、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②、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失败的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农民阶级不可能带领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他们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核心考点二、辛亥革命
【真题回顾】(2011·广东文综·T16)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点评】本题以1913年的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作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对乡村社会习俗的影响。本题易错选D项,错选的主要原因是对日记材料信息解读不全面或者理解不到位造成的,照搬了教材结论或者受材料“乡村”信息的影响。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关键信息,依据材料得出结论,而不是照搬教材结论。
【考情新动向】
1.从命题频率和内容看:辛亥革命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高频点,几乎每年都有考题考查。辛亥革命的领导组织、革命思想、革命成果、革命性质和影响是考查的重点。
2.从命题形式和角度看:本考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命题多以比较灵活的图片、表格、文字史料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3.复习备考时,应注意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革命指导思想和革命成果;注意与三民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