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系长江江豚救护技术规范.docx
1
鄱阳湖水系长江江豚救护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描述了救助遇险鄱阳湖长江江豚采取应急管理、应急监测、捕捞和体检等救护措施的主要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野外遇险长江江豚救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91.2—202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1295—2023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河流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试行)
SC/T9607-2018水生哺乳动物医疗记录规范SC/T9608鲸类运输操作规范
WS/T225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Q/SSZX02-2024鄱阳湖长江江豚同步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长江江豚遇险事件Yangtzefinlessporpoisesatrisk
指因水位快速下降等突发事件,导致长江江豚种群被围困高风险水域,难以自由行动,搁浅、伤亡风险骤增。
3.2
拦切网Interdictionnet
2
指由网目9~12cm,长度50m,宽度3m的网片串联制作的网具,通过调整网片串联数量调节网具高
度和长度,用于分割水域内长江江豚种群。
3.3
起豚网Capturenet
指由3种网片拼接的长度50m,高度6~9m的网具,上层为网目50目的网片,中层为网目3cm的聚乙
烯网片,下层为钢质底纲,用于将长江江豚捞出水面。
3.4
声驱网Noisebarriernet
指用来驱赶长江江豚的一种特制网具,由网绳与铁棒组成,主网绳上固定有多条副网绳,副网绳间隔一定距离固定铁棒,用船只拉动声驱网,铁棒互相碰撞发声,用于驱赶长江江豚。
3.5
体检平台Physicalexaminationplatform
指由厚度10~15cm的海绵垫搭制的平台,用于体检时安置长江江豚。
3.6
种群监测Populationmonitoring
指采取规范、科学的方式确定水域内长江江豚种群的数量与分布。
4基本原则
4.1合理性原则
应急救助的开展应尽量避免影响野生长江江豚种群,针对不同的长江江豚遇险事件,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果依靠监测、补充饵料等温和手段能解决的应优先考虑,其次考虑驱赶手段,最后考虑捕捞迁出、迁地保护手段。
4.2合法性原则
3
涉及到长江江豚的猎捕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向国家水生生物主管部门申请获取猎捕证;涉及到禁捕水域的救护活动时,应当按照《江西省渔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4.3安全性原则
应急救助的开展,应注意保障参与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做好安全措施,特别是水上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穿着救生衣;同时也要注意保护长江江豚安全,参与救助人员应有一定的长江江豚救护工作经验,或者接受过救护工作培训后参与工作。
5应急监测
5.1监测内容
包括长江江豚种群的数量与分布,风险水域的基本状况(水下地形、水流速和水质状况等)和长江江豚适口饵料鱼的资源量。
5.2监测手段
5.2.1长江江豚种群监测
参照Q/SSZX02-2024的有关规定进行长江江豚种群的监测,监测应当在应急驱赶等救助措施实施前3天内进行,对于风险较高的水域,应当进行24小时值班观察。
5.2.2风险水域环境监测
在应急驱赶等救护措施实施前,需使用搭载测深仪的无人船和RTK动态差分定位系统等技术进行水域的水下地形勘测,确保后续在水域行船的安全性;如水域有明显污染等可能危害长江江豚的情况,则应参照HJ91.2—2022的有关规定进行水质的监测与评价。
5.2.3鱼类资源监测
鱼类资源监测是判断被围困江豚能否正常生存的主要指标,为评价长江江豚遇险事件风险程度必须进行,在进行鱼类资源监测前,涉及禁捕水域渔业捕捞行为的,需取得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的许可,并在当地渔业主管部门的协同下进行,具体实施方法应参照HJ710.7—2014中的有关规定。
6应急驱赶
4
6.1分组情况
驱赶组由8~10m的塑料渔船组成,1艘船可以覆盖封锁左右两边25m的水面,根据水域状况计算所需船只数量,每艘塑料渔船上安排2~3名工作人员,其中1人专门负责瞭望观察长江江豚并手持对讲机,1人专门负责声驱网的放收;封锁组由2~3艘6m的冲锋舟组成,每艘冲锋舟上安排2名工作人员,1人专门负责观察长江江豚动向并手持对讲机;指挥组由1艘15m的铁质渔船组成,船上安排了解水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