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火成岩课件.ppt
(四)晶粒形狀按岩石中礦物晶體形狀發育程度,可以分為:1、自形晶——晶體發育成應有的形狀。2、半形晶——晶體只發育成應有晶形的一部分。3、他形晶——晶體不能發育成應有的形狀,而是決定於相鄰晶體所遺留的空間形狀,因此常是不規則的。安山岩。斑晶角閃石發育為自形晶、半自形晶和它形晶。9次課二、火成岩的構造所謂構造是指組成岩石的礦物集合體的形狀、大小、排列和空間分佈等所反映出來的岩石構成的特徵而言。1、流紋構造因熔漿流動由不同顏色不同成分的隱晶質或玻璃質或拉長氣孔等定向排列所形成的流狀構造。2、流動構造岩漿在流動過程中所形成的構造,包括流線構造和流面構造。流紋構造9次課3、氣孔構造熔漿噴出地表,壓力驟減,大量氣體從中迅速逸出而形成的圓形、橢圓形或管狀孔洞,稱氣孔構造。4、杏仁構造岩石中的氣孔被以後的礦物質(方解石、石英、瑪瑙、玉髓等)所填充,形似可仁,稱杏仁構造。玄武岩的氣孔構造浮岩的氣孔構造9次課第六節火成岩的分類火成岩的種類很多,目前已知有一千餘種。火成岩分類的主要根據一方面是岩石的化學成分、礦物成分,另一方面是岩石的產狀、結構和構造。9次課第七節最主要的火成岩一、超基性岩類(橄欖岩——金伯利岩類)岩石中SiO2含量低,幾乎全部由鐵鎂礦物組成,如橄欖石和輝石,基本無長石,石英更不可能出現。橄欖石斑晶超基性岩噴出岩——金伯利岩橄欖岩,由橄欖綠色的橄欖石和黑色輝石組成,中粒結構,塊狀構造。橄欖石含量約70%。9次課二、基性岩類(輝長岩——玄武岩類)本類岩石在大陸分佈廣泛,特別是屬於噴出岩的玄武岩,相當其他各噴出岩類總量的5倍以上;而在海洋底幾乎全部為玄武岩(上覆海洋沉積物)。主要礦物為富鈣斜長石和輝石,次要礦物有橄欖石和角閃石等,有時含有一定量的磁鐵礦,一般具有較強的剩餘磁性。岩石顏色較深,比重較大(2.94)。基性深成岩——輝長岩,白色礦
物為斜長石,黑色礦物為輝石9次課
火成岩太姥山花崗岩8次課岩石是在各種地質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結合而成的礦物集合體,它是構成地殼及地幔的主要物質。岩石中含有各種礦產資源,有些岩石本身就是重要礦產,一定的礦產都與一定的岩石相聯系。根據成因,岩石可以分為三大類: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8次課第一節岩漿、岩漿作用和火成岩的概念目前,一般認為火成岩由兩類岩石組成:一類是岩漿作用形成的岩漿岩;另一類是非岩漿作用形成的,如花崗化作用形成的花崗岩。火成岩中以岩漿岩為主。岩漿岩是由岩漿凝結形成的岩石,約占地殼總體積的65%。岩漿形成於地殼深處或上地幔中。岩漿是地殼深處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揮發組分的高溫粘稠的矽酸鹽熔漿流體,它是形成各種岩漿岩和岩漿礦床的母體。8次課岩漿可以順著某些地殼軟弱地帶或地殼裂隙運移和聚集,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最後冷凝為岩石。我們把岩漿的發生、運移、聚集、變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過程,稱為岩漿作用。岩漿作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侵入作用。另一種是噴出作用或火山活動。岩漿是地下深處的岩漿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第二節
噴出作用(火山作用)一、火山活動過去、現在和將來,火山活動都是地殼運動的一種形式。但火山活動的規模、強度和類型往往發生變化,隨著地球的演化和地殼的加厚,火山活動有逐漸減弱的趨勢。8次課二、火山構造火山構造或稱火山機構,包括火山通道、火山錐、火山口等。(一)火山通道是岩漿由地下上升的通道。(二)火山錐火山噴出物大部分在火山口周圍堆積下來,一般呈圓錐形,稱火山錐(三)火山口位於火山錐頂部或其旁側的漏斗形噴口,稱為火山口。火山口火山錐8次課三、火山噴發物(一)氣體噴發物(火山氣體)水汽最多,一般占60-90%,此外,還有H2S、SO2、CO2、HF、HCl、NH4Cl等。(二)固體噴發物(火山碎屑物質)1、火山灰——火山噴發時的細小岩屑和降屑,直徑小於0.01mm。2、火山砂——粒徑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