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集约化地面养殖技术规程.docx
PAGE
PAGEI
黑水虻集约化地面养殖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集约化地面养殖黑水虻的术语和定义、养殖条件、工艺流程图、原料接收和预处理、养殖技术要点、日常管理及注意事项。
本文件适用于开展集约化地面养殖黑水虻的经营主体。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9168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
GB/T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525有机肥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集约化地面养殖?intensivegroundcultivation
在有限养殖场地内,采用养殖工艺与技术措施,对商品虫产量≥1吨/天(鲜虫)的黑水虻养殖进行管理的饲养模式。
黑水虻?blacksoldierfly
黑水虻学名为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illucensL.,双翅目水虻科扁角水虻属腐生性昆虫,取食畜禽粪便以及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
幼虫?larvae
1龄至5龄的黑水虻幼虫,包括初孵虫苗、育雏虫苗和商品虫幼虫。
种虫?breedingworm
用于繁殖下一代的黑水虻预蛹、蛹及羽化后的成虫。
PAGE
PAGEII
预蛹?pre-pupation
黑水虻6龄幼虫,黑水虻幼虫停止采食后到化蛹之前的阶段,虫体由白色开始转变为棕色。
蛹?pupa
黑水虻预蛹蜕皮后形成的围蛹,剖开可见蛹体,颜色为暗棕色或黑色。
成虫?Imago
黑水虻蛹羽化后形态,有灰黑翅、三对足。
虫砂?frass
指黑水虻幼虫取食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后排泄的粪便及原料残渣。
养殖条件
场地选址
场址建在远离居民区,通风良好,应具备良好交通、电力、给水排水等要求,其布局符合GB/T36195要求。
场址宜建在靠近饲喂原料或商品虫和虫砂有机肥销售区域,应具有地势高、干燥、通风向阳,农牧结合方便、自然隔离条件好的区域。
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场地宜设置在畜禽养殖场(含养殖小区)内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且与畜禽养殖场之间有围墙或生态隔离带。
养殖设施
成虫养殖房
成虫房建设须符合全场整体规划要求,应选择在场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
根据15kg/m2~20kg/m2预蛹投放量来确定建设规模。
地面防水防渗,宜水泥硬化或防渗膜铺设,屋顶选用塑料薄膜、钢化玻璃、采光板等透光性好的材料建设。
房内满足栖息条件(如悬挂大叶仿真绿植等),且安装补水、控温和通风系统。
虫卵孵化及育雏房
虫卵孵化温度应控制在27℃~32℃,湿度应控制在70%~75%,避光孵化。
虫卵孵化量较小时可在人工气候箱或恒温恒湿箱或禽蛋孵化箱中进行;虫卵孵化量较大时采用密闭恒温恒湿房,设置多层养殖架以节省空间,养殖架上放置虫卵孵化盒。
育雏房因空间占据较大,通常采用密闭保温房间,但恒温恒湿要求较虫卵孵化要求稍低,可与虫卵孵化区独立分开;温度宜控制在20℃~30℃。
商品虫养殖房
商品虫养殖房应位于成虫养殖房下风向,可建设在塑料大棚(独栋或连栋)、黑白膜大棚内。
PAGE
PAGEIII
商品虫养殖房内建设深20cm~30cm养殖槽,每个养殖池面积一般为20m2~50m2,长、宽以方便工人操作为宜,必须做好防渗措施,可采用水泥浇筑养殖池或刀刮布养殖槽。
两排养殖槽之间应设过道,方便运输物料车辆出入,地面做找平处理,宜做防水和防渗处理。
商品虫养殖房外可根据室内温度控制效果酌情设置遮阳网,内部应设置降温湿帘和负压风机等降温设施,宜控制夏季室内温度不超过30℃,以保证养殖料温不超过45℃为宜。
养殖臭气处理设施
黑水虻养殖场宜对原料接收及预处理区、虫苗育雏房、商品虫养殖房和虫粪分离区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除臭处理,有条件的做负压收集集中净化处理为最佳。
黑水虻集约化地面养殖臭气排放按照GB18596执行。
工艺流程图
自繁自育养殖模式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
图1黑水虻养殖工艺流程图
单纯商品虫养殖模式下无需进行“种虫养殖-预蛹-蛹-成虫”等工序环节,通过外购虫卵进行孵化、虫苗饲育等工序环节即可。
原料接收和预处理
原料种类
包括畜禽粪便、餐厨垃圾、果蔬垃圾、农产品加工下脚料等。
原料接收设施设备及预处理
对于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经脱油脱水后的细渣、部分下脚料等无需预处理原料,可直接卸入接料池或接料仓(含螺旋输送设备)中,为防止物料存放期间出现分层,建议加装搅拌装置;接料池和接料仓需做到有盖且密封较好。
对于直接收运来的原始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