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核壳型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乳液的制备.pdf

发布:2017-05-27约4.9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普资讯 第21卷第1期 胶体与聚合物 Vo1. 21 No.1 2003年3月 ChineseJournalofColloid&Polymer Mar.2003 核壳型聚苯 乙烯 /聚 甲基丙烯酸 甲酯 复合乳液的制备冰 谢 敏 李军平 何培新 (湖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武汉,430062) 摘 要 以过硫酸铵 (APS)为引发剂,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出以聚苯乙烯 (PSt)为核,聚 甲 基丙烯酸甲酯 (PMMA)为壳的复合乳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核壳复合乳胶粒的形态 ,光散射粒径分布 仪 (PCS)测量胶乳粒径大小及其分布。最终成功地制得了核壳型PS~MMA复合乳液 ,所得复合乳胶粒粒径 大小在60~9onm左右,且单分散性较好。 关键词 核壳;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种子乳液聚合 复合技术 已从宏观的聚合物共混发展到微观的复合高分子乳液 l【】,并已成为材料科学和工程的新 方向。近年来,围绕核/壳型复合高分子乳液的研究和讨论越来越活跃。J.wV抽derhoff;}口松木恒隆等 人在此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复合乳液粒子形态,反应机理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231。核壳乳 液聚合,即由性质不同的两种或多种单体在一定条件下按阶段聚合,即种子乳液聚合或多阶段乳液聚 合使颗粒内部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富集不同的成分4【】。通过核和壳的不同组合,得到一系列不同形态的 乳胶粒子 ,从而赋予核壳不同的功能L5J。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苯乙烯(so 、甲基丙烯酸 甲酯 (MMA)经5%的氢氧化钠(NaOH)碱洗、水洗 、减压 蒸馏除去阻聚剂后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O1均为化学纯,不经处理直 接使用 ,引发剂过硫酸铵(APS)为分析纯,不经处理,直接使用。 1.2合成实验 1.2.1 PSt种子乳液的制备 按配方将St、水和一定配~LSDS、OP-10溶液依次放入四颈烧瓶中,在室温 下强力搅拌30min使其预乳化均匀。在此期间不断向体系中通氮气以除去其中的氧气 。在氮气的保护 下,升温到5O℃时加入配方引发剂APS溶液量的80%, 210~240rpm的速度搅拌下匀速升温至70C, 在 “蓝光 ”现象出现后将剩余的20%的APS溶液加入体系中,使单体反应充分。在70C下共保温3h; 1.2.2 包壳反应 将壳层单体、引发剂溶液及补加的乳化剂按配方配制成预乳液 ,以制得的种子乳液 为反应体系向其 中滴加以乳化好的预乳液,并严格控制滴加速度,进行饥饿态加料,使其在一定时间 内滴加完毕,然后在70~C下保温3h,缓慢冷却后出料 ,然后用细密的纱布过滤后装瓶。 1.3 表征 l-3.1 核壳结构形态 将乳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用乙酸双氧铀染色,然后粘在铜网上风干后通过透射 电 子显微镜 (TEM)观察乳胶粒的结构形态 (4万倍),并根据 电镜照片初步测量乳胶粒径大小及其分布。 1.3.2 乳胶粒径 大小及分布 用M~vemInstrumentLTd光散射粒径分布仪 (AutoSizeLv.c及Series7032 Multi-8correlator)以动态光散射法 (PCS)测量乳胶粒子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 ’收稿 日期:2002-11—28 维普资讯 第l期 谢敏等:核壳型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 甲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25 2 结果与讨论 2.1乳胶粒结构形态的表征 图l为种子和复合乳液TEM照片,从透射 电镜照片上可以看出,PSt种子 乳液,PS/PMMA复合乳液粒子均为较规则的球型结构,且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同时可以看出,乳液粒子的 图象中核壳结构不是很明显.这是因为,用 电镜观察时,如果未采取特殊的染色手段,是很难分辨出粒子的 结构的[91.由此 ,我们在用透射电镜观察乳胶粒结构形态前,采用的染液为乙酸双氧铀,并在聚合过 程进行即时采样,同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