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肾上腺素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理学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又称为: 拟肾上腺素药物 拟交感胺类药物 构效关系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化学结构为 ?-苯乙胺,?-苯乙胺由三部分组成:苯环、碳链、氨基。 分 类 ?受体激动药 NA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受体激动药 AD ?受体激动药 ISP ?受体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P) 为人工合成品,喘息定;异丙去甲肾上腺素;治喘灵 ,异丙肾上腺素,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 只激动?受体,对?1、?2受体无选择性,强度相等;对?受体无作用。 2.扩张血管 激动血管平滑肌β2受体,激动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肠系膜血管、肾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不良反应] 1.心悸、头晕。 2.心律失常,严重时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 禁忌症:冠心病,心肌炎及甲亢患者。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 药用为人工合成品,口服无效,静脉给药。 右旋体: 阻断?1受体, 激动?受体。 多巴酚丁胺 消旋体 左旋体:激动?1受体,对 ?受体激动作用弱。 作用机制: 选择性激动?1受体,为?1受体激动药,加强心收缩力和增加心输出量。 对?2受体作用很弱,对?1受体几无作用。 与ISO比较,多巴酚丁胺正性肌力作用显著,不增加心肌氧耗和心动过速。 [临床应用] 1.心力衰竭:由于心脏手术或心肌梗塞引起的心力衰竭。 特点是选择性激动?1受体,增加心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改善心脏泵功能的同时,很少影响心率和心肌氧耗增加。这是多巴酚丁胺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依据。 ISO不能用于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 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头痛、气短等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时,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增加心肌氧耗。 思考题 肾上腺素为什么可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 如何预防去甲肾上腺素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异丙肾上腺素适合于什么性质的休克? * * [体内过程] 1.口服无效,口服后在消化道内被破坏而失活。气雾剂吸入给药,吸收较快。舌下给药,能扩张局部粘膜血管,吸收迅速。 2.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3.吸收后主要在肝等组织中被COMT代谢,较少被MAO代谢,代谢产物经肾随尿排出。 1.兴奋心脏 激动心脏的β1受体,其作用比NA、AD强。使心率加快、房室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和心排出量增加,心脏的做功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较大剂量或静脉注射过快可提高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引起心律失常,但较少产生心室颤动。 3.影响血压 异丙肾上腺素激动心肌细胞膜上的β1受体,使心脏兴奋,心排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激动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肠系膜血管、肾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使其扩张,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大。 4.扩张支气管 激动支气管平滑肌?2受体,支气管舒张; 激动肥大细胞膜上?2受体,抑制过敏介质释放。 5.影响代谢 异丙肾上腺素激动肝细胞膜上的β2受体,使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异丙肾上腺素激动脂肪细胞膜上的β受体,使脂肪分解,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 【临床应用】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异丙肾上腺素激动肥大细胞膜上的β2受体,抑制组胺及白三烯等过敏物质释放;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用于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作用快而强。常采用舌下或气雾剂吸入给药。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以0.25%气雾剂每次吸入1~2揿,一日2~4次,喷吸间隔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喷吸时应深吸气,喷毕闭口8秒钟,而后徐缓地呼气。 2、小儿常用量(婴幼儿除外):0.25%喷雾吸入。 3、极量:喷雾吸入一次0.4mg,一日2.4mg。 片剂舌下含服,成人每次10~20mg,1日3次,1日量不超过60mg。小儿5岁以上,每次2.5~10mg,1日2次或3次。宜将药片嚼碎,含于舌下. 2.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动过缓 异丙肾上腺素激动房室结细胞膜上的β1受体,使房室传导加快,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心交感神经功能低下所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一般采用舌下给药(Ⅱ度)。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度),一般静脉滴注,根据心率调整滴速,使心率维持在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