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与反渗透操作说明书.docx
PAGE
1-
超滤与反渗透操作说明书
一、超滤操作说明
(1)超滤操作前,需确保所有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预处理设备、超滤膜组件、控制系统等。首先检查水源水质,确保符合超滤膜的工作要求,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膜污染。打开水源,调整进水压力至设备规定的工作压力范围内,一般应控制在0.2-0.6MPa之间。然后,开启预处理设备,如过滤器、絮凝器等,确保水质经过预处理后,悬浮物、浊度等指标达到超滤膜的要求。
(2)将超滤膜组件正确安装在设备框架上,确保膜组件的密封性良好。膜组件安装后,进行膜组件的冲洗,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冲洗流速从低到高逐渐增加,以清除膜表面可能存在的杂质。冲洗结束后,关闭进水阀,检查膜组件是否有泄漏现象。接下来,开启进水阀,逐渐提高进水压力,使膜组件逐渐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在膜组件运行过程中,应持续监控进出水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确保操作稳定。
(3)超滤膜组件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膜污染现象,此时需要进行膜清洗。清洗前,先关闭进水阀,排放系统中的存水。然后,根据膜污染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使用酸洗、碱洗或化学清洗等方法。清洗过程中,注意控制清洗剂浓度、温度和时间,避免对膜造成损害。清洗结束后,用清水冲洗膜组件,直至出水水质达到要求。清洗完成后,重新启动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二、反渗透操作说明
(1)反渗透操作前,首先要检查整个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反渗透膜组件、控制系统以及后续处理单元。确保所有设备运行正常,水源水质符合反渗透系统的要求。开启预处理设备,如软化器、过滤器、絮凝器等,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杂质,保证进水水质稳定。同时,检查和调整进水流量和压力,使其在设备规定的最佳工作范围内。
(2)安装反渗透膜组件,确保其与系统连接正确、牢固。在启动反渗透系统前,进行预冲洗,以清除膜组件中的灰尘和残留物。预冲洗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冲洗结束后关闭进水阀,检查膜组件是否有泄漏现象。启动反渗透系统,逐步调整进水压力至设计工作压力,一般控制在2.0-4.5MPa之间。在此过程中,密切监控系统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确保运行稳定。
(3)反渗透膜组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水中溶解盐分的累积,会出现膜污染现象。此时,应立即停止运行,进行反渗透膜的清洗。根据膜污染的程度和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法,如酸洗、碱洗或化学清洗。在清洗过程中,注意控制清洗剂的浓度、温度和时间,以避免对膜造成损害。清洗完成后,用清水冲洗膜组件,直至出水水质恢复至规定标准。清洗结束后,重新启动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定期对反渗透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三、操作注意事项与故障排除
(1)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防止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安全隐患。例如,在启动反渗透系统前,应确保进水压力和流量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进水压力不应低于1.5MPa,进水流量不宜超过设计流量的110%。若超出此范围,可能导致膜组件受损或系统性能下降。此外,定期检查预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滤芯更换周期一般为3-6个月,以免因滤芯堵塞导致预处理效果下降。案例:某企业因未定期更换滤芯,导致预处理效果不佳,最终使反渗透膜组件寿命缩短。
(2)操作时需注意监测系统参数,如进水流量、压力、温度等,以及进出水水质。如发现压力下降,可能原因是进水压力不足、系统内有空气或滤芯堵塞等。压力下降时,应立即检查并排除故障。案例:某工厂反渗透系统进水压力突然下降至0.8MPa,经检查发现是系统内存在空气,通过排空系统中的空气后,压力恢复正常。又如,若进出水TDS差值过小,可能是因为膜污染或预处理效果不佳,应立即进行清洗或更换预处理设备。
(3)出现故障时,应迅速定位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除。如反渗透膜组件出现污染,首先应检查进水水质,确认预处理效果。若预处理效果良好,应进行膜清洗,清洗剂的选择应根据膜材质和污染程度来确定。例如,对于有机物污染,可选用1%的HCl溶液进行清洗;对于硫酸盐污染,可选用1%的H2SO4溶液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清洗剂浓度、温度和pH值,确保清洗效果。若清洗后膜组件仍无法恢复正常,则需考虑更换膜组件。案例:某工厂反渗透膜组件清洗后,膜通量恢复至80%以上,系统运行恢复正常。在排除故障过程中,需注意操作安全,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