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宣讲].ppt

发布:2020-11-20约5.96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  电气设备从正常工作状态到故障或不正常工作状态,其电气量(如电流、电压的大小及电流、电压之间的相位角等)往往会发生显著变化,继电保护装置就是利用这种变化来鉴别有无故障或不正常工作情况,以电气量的测量值或它们之间的相位关系来检测故障地点,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或显示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状态。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工频电气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如下: 1、电流增大。短路时故障点与电源之间的电气元件上的电流,将由负荷电流值增大到大大超过额定负荷电流。 2、电压降低。系统发生相间短路或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各点的相间电压或相电压值均下降,且越靠近短路点,电压下降越多,短路点电压最低可降至零。 3、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发生改变。正常运行时,同相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即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度;三相金属短路时,同相电压与电流之间相位角即阻抗角,对于架空线路 * 精品PPT | 借鉴参考 一般为60―80度;而在反方向三相短路时,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对于架空线路为180+(60―80)度。 4、测量阻抗发生变化。测量阻抗即为测量点(保护安装处)电压与电流相量之比值,即Z=U/I。以线路故障为例,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测量阻抗为线路阻抗;故障后测量阻抗模值显著减小,而阻抗角增大。 5、出现负序和零序分量。正常运行时,系统只有正序分量;当发生不对称短路时,将出现负序分量和零序分量。 6、电气元件流入和流出电流的关系发生变化。对任一相正常运行的电气元件,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其流入电流等于流出电流,但元件内部发生故障时,其流入电流不等于流出电流。 此外,除了上述反应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外,还有反应非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如瓦斯保护(在油浸式变压器油箱内发生故障时,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弧使变压器和绝缘材料分解,产生大量含瓦斯气体,从油箱流向油枕,反应这种气流和油流动作的保护。瓦斯保护主要元件为瓦斯继电器) * 精品PPT | 借鉴参考 以6-10kV线路过流保护动作过程为例: * 精品PPT | 借鉴参考 视线路原在运行状态,断路器辅助触点QF1闭合。当线路发生过电流时,通过电流互感器立刻反映到二次侧,引起二次设备动作。例如线路用户端发生AC相间短路故障时,动作过程如下: 1TAa、1TAc一次侧流过短路电流——1TAa、1TAc二次侧电流增大——电流继电器1KA、2KA动作,其动合触点闭合——启动时间继电器KT,经整定时限后其延时触点闭合——信号继电器KS和断路器操作机构的跳闸线圈YT同时动作,使断路器QF跳闸,并由KS的触点发出信号。断路器QF跳闸后,由其辅助触点QF1切断跳闸线圈YT中的电流。 * 精品PPT | 借鉴参考 五、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为完成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动作于断路器跳闸的继电保护装置必须满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4项基本要求。 1、选择性: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仅将故障部分切除,保障其他无故障部分继续运行,以尽量减小停电范围。 * 精品PPT | 借鉴参考 图中线路WL4上K1点短路时,应跳开断路器QF4,而其他非故障线路仍继续运行。仅将故障线路WL4切除,不能因为变压器T也有短路电流通过而将断路器QF2跳开。此时,如果QF2跳闸,称为“误动作”,将造成母线W3失电压,扩大停电范围。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QF4拒动时,再跳开断路器QF2切除故障是正确的,仍属于有选择性。继电保护的这种功能称为后备保护,即变压器T的保护装置起到对相邻元件(WL3、WL4、WL5线路)后备保护的作用。当后备保护动作时,停电范围虽有所扩大,但仍是必要的,否则当保护装置或断路器拒动时,故障无法切除,后果极其严重。如果在K2点发生短路,应当只跳开断路器QF2,切出故障。让线路WL1及母线W2继续运行。 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是恢复采用适当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和正确选择其整定值,使各级保护配合而实现的。 * 精品PPT | 借鉴参考 2、快速性: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对用户可靠供电,以及避免和减轻电气设备在事故时说遭受的损害,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尽快地动作,尽快地切除故障部分。但是,并不是对所有的故障情况都要求快速切除故障。因为提高快速性会使继电保护装置较复杂,增加投资,有时也可能影响选择性,因此,应根据被保护对象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其保护的动作速度。例如,对大容量的发电机和变压器,要求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在工频几个周期之内,对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要求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在工频1-2个周期以内;对于某些电压等级较低的线路,则允许1-2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