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基础知识解.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点解析 一、继电保护四性 1、可靠性。 在该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任何其他该保护装置不应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误动作,即“不误动不拒动”。 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保护装置本身的质量和运行维护水平 。一般来说,保护的原理完善,装置组成元件的质量越高、接线越简单、模拟式保护回路中继电器的接点数量越少,保护装置的工作越可靠。比如过流保护,如果加入复压闭锁条件,则会增加电压测量、比较、逻辑判断回路,保护的复杂性提高,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保护装置出现误动和拒动可能。因此,对于保护整定而言,在元件保护要求满足的前提下,保护越简单越可靠。 在电源比较丰富、各系统之间和电源与负荷之间联系很紧密时,保护装置误动,会切除一部分负荷,但此时很可能备自投装置动作很快能恢复供电,此时则考虑宁愿误动而不要拒动,以保护设备和系统稳定为主。反正,当电源少、各系统之间和电源与负荷之间联系比较薄弱情况下,则以保证供电可靠性为主要任务,此种情况下提高保护装置不误动的可靠性比提高其不拒动的可靠性更为重要。 2、选择性 电力系统中有故障时,应由距故障点最近的保护装置动作,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的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 一般情况下远后备保护动作切除故障时将使停电范围扩大,在复杂的高压电网中,当实现远后备保护在技术上有难度(主要是灵敏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应采用近后备保护。为此,在每一元件上应装设单独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并装设必要的断路器失灵保护。由于这种后备作用是在主保护安装处实现,因此称为近后备保护。 相比较而言,远后备的性能是比较完善的,它对相邻元件的保护装置、断路器、二次回路和直流电源所引起的拒绝动作,均能起到后备作用,同时其实现简单、经济。 因此,在电压较低的线路上应优先采用这种方式,只有当远后备不能满足灵敏度和速动性时,才考虑采用近后备的方式。 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概念。 1、主保护: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或线路故障的保护。 2、后备保护: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又分为远后备和近后备。 (1)远后备保护: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 (2)近后备保护: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电力设备或线路的另一套保护来实现后备的保护;当断路器拒动时,由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实现后备保护。 3、辅助保护: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而增设的简单保护。 超高压(220kV及以上),双重化原则,近后备+断路器失灵。 高压(220kV以下),主、备独立,远后备。 用图例说明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例: 当d1短路时,保护1、2动→跳1DL、2DL,有选择性 当d2短路时,保护5、6动→跳5DL、6DL,有选择性 当d3短路时,保护7、8动→跳7DL、8DL,有选择性 若保护7拒动或7DL拒动,保护5动→跳5DL(有选择性) 若保护7和7DL正确动作于跳闸,保护5动→跳5DL,则越级跳闸(非选择性) 3、速动性 速动性就是当元件发生故障时,该元件保护装置要迅速反应并动作于跳闸,将故障隔离。 快速地切除故障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在电压降低情况下工作时间以及缩小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但动作迅速而同时又能满足选择性要求的保护装置,一般都结构复杂,价格比较昂贵。比如光纤差动保护可是实现全线速动保护,但价格肯定比单纯的过流保护、距离保护要昂贵得多。 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允许保护装置带有一定的延时切除故障。对继电保护速动性的要求,应根据电力系统的接线以及被保护元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故障切除的总时间等于保护装置和断路器动作时间之和。 4、灵敏性: 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任何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在区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与短路的类型如何,都能敏锐感觉、正确反应。 通常,保护装置的灵敏性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并表示为Klm。 对反应于数值上升而动作的过量保护(如过电流保护) 对反应于数值下降而动作的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