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海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的中期报告
一、研究背景
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的重要专业,培养体育教育从业人员是其主要任务之一。而体操作为体育竞技项目之一,其对身体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较高,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体操普修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研究上海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调研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十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抽取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体操普修课程学习的情况、课程质量评价、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等方面。
2. 访谈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采访了五名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和三名学生代表,主要目的是了解教师对体操普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等方面的看法,以及学生对体操普修课程的学习情况、对课程的评价等方面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
1. 体操普修课程的学习情况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已经学过体操普修课程(90%以上),其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学过的时间为1-2年,其余学生学习时间在1年以下。在学生自我评估方面,60%学生表示自己的体操水平较低,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胜任基本难度的动作。
2. 课程质量评价
从学生角度来看,体操普修课程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单一、无趣味性;(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3)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还有少数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体操。
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对于体操普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等方面认识较为一致。但是,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授课风格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缺乏足够的指导和帮助,而另一些教师则过度干预学生的动作,使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体操普修课程应当结合其他项目,如舞蹈、体育健身等,增加趣味性和多样性。同时,应当引入体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和心理应激。
2.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应当开展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同时,应当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3. 建设优秀的教学环境:应当加强校内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满足学生的体育健身需求。同时,应当加强教室管理,保证教学环境的整洁和舒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