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多功能秒表课程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片机课程设计
课题: 多功能秒表
系 别: 电气与电子工程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姓 名: 吴 腾 飞
学 号: 093411143
河南城建学院
2013年 1月 1日
成绩评定·
一、指导教师评语(根据学生设计报告质量、答辩情况及其平时表现综合评定)。
二、评分
评分项目
设计报告评分
答辩评分
平时表现评分
合 计
(100分)
任务完成
情 况
(20分)
课程设计
报告质量
(40分)
表达情况
(10分)
回答问题
情 况
(10分)
工作态度与纪律
(10分)
独立工作
能力
(10分)
得分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班级 0934111
班级 0934111 姓名 吴腾飞 学号 093411143
成绩: 分(折合等级 )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目录
TOC \o 1-2 \u
第一章 设计目的
第二章 设计任务要求
第三章 总体设计
3.1 任务分析
3.2 方案确定
3.3 单片机概述
3.3.1 单片机的特点
3.3.2 STC89C51单片机简介
3.3.3 STC89C51功能特性概述:
第四章 各部分电路设计
4.1 显示原理
4.2 键盘及读数原理............................................
4.3 复位电路
4.4 按键电路
4.5 时钟电路
4.6 驱动显示电路
第五章 整体电路图
5.1相应程序..................................................
5.2 硬件实物调试
5.3 硬件调试..................................................
5.4软件调试
5.5系统联调
5.6现场调试
第六章 设计总结
6.1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2设计体会
6.3 对设计的建议.............................................
参考文献
设计目的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先后经历了电子管(1952年)、晶体管(1959年)、小规模集成电路(1965年)、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小型计算机(1970年)和微处理机或微型计算机(1974年)等五代数控系统。前三代数控系统是属于采用专用控制计算机的硬接线(硬线)数控系统,一般称为普通数控系统,简称NC。7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小型计算机的价格急剧下降,采用小型计算机代替专用控制计算机的第四代数控系统,不仅在经济上更为合算,而且许多功能可用编制的专用程序来实现,将它存储在小型计算机的存储器中,构成所谓控制软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功能特色。这种数控系统又称为软接线(软线)数控,即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CNC。1974年制成以微处理机为核心的数控系统,称为第五代微型机数控系统,简称MNC。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电子秒表,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体积小、控制精确等优点,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成功,是电子秒表发展中的一次较大的进步,它表明了目前正在使用的许多控制系统完全可以由单片机控制系统所代替。
设计要求
1、在暂停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复位。;
2、两位LED显示,显示时间为00~99秒;
3、每秒自动加一;
4、一个开始按键、一个复位按键、一个暂停按钮;
5、开机显示00.00;
三、总体设计
3.1 任务分析:
要了个更好的说明验证。首先要显示00.00,那么就要4位的数码管。要达到0.01的验证所设计的电子秒表是否合理正确,单单靠理论说明还不够充分,我就相应地制作了硬件实物,这对理论就有精确度,可以用定时器定时10ms作为基数,计时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累加起来。并把秒和小数后两位的数据用两个单元暂存,然后通过处理程序来处理两个单元,并送到I/O口来显示,这样就能够显示到0.01秒。在实现清零、暂停、计时等功能,可以考虑用两个按钮来实现,一个按钮是复位来清零;一个按钮是暂停和停止。
3.2方案确定
根据专业对应所学知识,而且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巩固、扩展,我选择了电子秒表作为设计内容,其特点是融合了多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无论是硬件或软件上都属于比较典型的设计。本电路直接采用单片机配合数码管和按键,直接实现功能,主要决定于软件程序的设计。利用单片机的定时中断产生10ms定时来更新数据,再利用数制转换更新显示。主要的难度在于控制部分的程序编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