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大).docx

发布:2025-02-04约3.0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大)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良好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具备较强的财务分析、决策和风险控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培养规格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财务分析能力、财务管理实务操作能力以及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此外,学生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处理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和翻译外文财务资料。

(3)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以下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实施本方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今后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

(1)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四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共计32学分。专业基础课程涵盖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等,共计38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共计44学分。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财务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共计16学分。总计140学分。

(2)教学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财务管理课程中,通过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财务报表,预测企业财务状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学生需完成财务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3)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专业定期邀请企业财务专家、行业领军人物来校进行讲座和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此外,学校还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据统计,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70%以上进入知名企业或金融机构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1)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专业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基础实践环节包括会计电算化、企业沙盘模拟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软件操作和模拟企业经营的能力。其次,专业实践环节通过财务综合实训、企业实习等环节,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财务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创新实践环节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项目参与等,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创新实践中。

具体来说,基础实践环节中,会计电算化课程采用国内主流财务软件进行教学,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企业沙盘模拟课程通过模拟企业运营,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学习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过程。专业实践环节中,财务综合实训课程通过模拟企业真实业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财务报表编制、预算编制、财务分析等工作。企业实习环节则通过与知名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企业财务运作。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设立了创新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软件,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的平台。在创新实验室,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题,进行创新设计。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财务管理大赛、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等,通过竞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科研项目参与方面,本专业与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科研素养。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知名学者和企业专家分享创新经验和成功案例,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3)财务管理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体措施包括:开展课外学术活动,如财务管理论坛、学术沙龙等,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

通过以上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措施,本专业学生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收获,而且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80%以上进入金融机构、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