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FA 0014-2024 有机产品种植技术规范 茶叶.docx
ICS65.020.20
CCSB35
团 体 标 准
T/AGFA0014—2024
有机产品种植技术规范茶叶
2024-11-29发布 2024-12-10实施
安徽省绿色食品协会??发布
T/AGFA0014—2024
T/AGFA001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绿色食品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宣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安徽敬亭绿雪茶业有限公司、安徽泾县其华涌溪火青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兰香茶业有限公司、安徽翰林茶业有限公司、安徽省绿色食品协会、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加工与推广分会、安徽省公众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玉珍、武美兰、陈慧、袁谢勤、刘舜舜、李晓慧。
I
T/AGFA0014—2024
T/AGFA0014—2024
PAGE
PAGE1
有机产品种植技术规范茶叶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有机产品茶叶种植的茶园选址与规划、品种选择、整地与种植、茶园管理、冻害防治、病虫草害防治、采摘、生产废弃物处理、转换期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有机产品茶叶的种植。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767 茶树种苗
GB/T19630 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NY/T5197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NY5199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术语和定义
GB/T1963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有机茶园 Organicteaplantations
按照有机生产方式管理的茶园。
选址与规划
选址
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
土壤pH值宜在4.5~6.5之间。
土壤通气蓄水性能好,排水良好,土层厚度大于等于60cm。
土质肥沃,每千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应小于15g。
背风阳坡,坡度小于25°。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地可修筑宽幅梯田,等高开垦梯田,茶行顺坡等高布置;坡度在15°以上的,应修建等高梯田,环山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外高内低,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遮荫率宜为25%~35%,且遮阴树应为本地树种,没有与茶树同病虫害。
生产基地的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质量等环境条件应符合NY5199的要求。
规划
道路设置
道路设置应路路相通,利用瘦薄地段建路,应设置路面宽为3m~4m的机耕道、路面宽为2.5m~3.0m的工作道和路面宽为1.0m~1.5m的步行道。山地茶园每6个~8个梯层设一横步道,每隔40m~60m设一条与横步道呈“之”形的直步道。
水沟池设置
应在茶园上方与荒山林地交界处开一条深50cm,宽60cm的排洪沟;应在茶园下方与农田交界处开挖一条宽40cm,深50cm的排洪沟;应在直步道两侧和横步道上侧开一条深、宽各20cm的排灌蓄水沟;每7.5亩~30亩茶园宜建容积为5m3~8m3用于蓄水和沤制肥用的蓄水池。
缓冲带
应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间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缓冲带应在100m以上。
品种选择
选择原则
应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制性好、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优良茶树品种,优先选用当地群体种、国家或省级审(认、鉴)定的无性系品种。
茶苗繁育与运输
采用苗圃地或穴盘进行短穗扦插繁育,无性系茶苗质量应符合GB11767中规定的Ⅰ、Ⅱ级标准。茶树种子成熟、饱满,百粒重不小于100g,杂质小于2%,无霉变、虫蛀、空壳等,发芽率应在75%以上。茶苗运输中应保湿透气,防止重压和风吹日晒。运到目的地后,应及时种植或假植。
整地与种植
茶园开垦
生荒坡地开垦应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宜夏、冬季,深度一般需50cm。复垦应在种植前进行,深度为30cm~40cm。
坡度15°以下平缓地直接开垦,坡度15°以上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田,梯面宽在1.5m以上,然后开垦。
茶园开垦应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做到能蓄能排。
种植量与种植方法
种子直播
种植时间
种子直播宜在3月中下旬,当茶籽种壳30%~40%开裂时即可选籽播种。
播种方法
穴播,每穴5粒~7粒,深度3cm~4cm;播种后培土、覆膜或盖草保墒。
退土破膜
培土茶园在茶籽发芽破土出苗而尚未达到地表时退土,退土后仍保持原来的播种深度;覆膜茶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