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FA 0013-2024 有机产品种植技术规范 水稻.docx
ICS65.020.20
CCSB22
团 体 标 准
T/AGFA0013—2024
有机产品种植技术规范水稻
2024-11-29发布 2024-12-10实施
安徽省绿色食品协会??发布
T/AGFA0013—2024
T/AGFA0013—2024
I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绿色食品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宣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泾县思达粮业有限公司、郎溪郎韵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绿色食品协会、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加工与推广分会、安徽省公众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星、周振东、袁谢勤、李晓慧、刘舜舜。
T/AGFA0013—2024
T/AGFA0013—2024
PAGE
PAGE1
有机产品种植技术规范 水稻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有机产品水稻种植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了有机产品水稻种植的栽培管理、追溯、生产废弃物处理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有机产品水稻的种植。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GB/T
19630
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
NY/T
1733
有机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DB34/T796 机插水稻盘育秧作业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NY/T173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基本要求
产地要求
有机产品水稻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场所,生态环境优良,周边植被覆盖率高。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T3095的规定,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GB/T5084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T15618的规定。
转换期
转换期一般24个月。在转换期内,部署详细的培肥土壤肥力计划,田间管理应按本文件规定执行。
缓冲带
应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间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缓冲带应在100m以上。
转基因
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
栽培管理
品种选择
选用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多抗水稻品种,米质达国标二级米标准,种子质量符合GB/T4404.1规定。
育秧
秧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秧田,育抛秧每亩大田用秧田面积25m2,育机插秧每亩大田用秧田面积13m2,育手插秧每亩大田用秧田面积40m2。
苗床规格
一般苗床长10m,床宽1.3m,床沿高10cm。
整地做床
秧田整地采用水做法,二次泡田、犁、耙、平地。播种当天按床宽1.0m~1.3m、沟宽30cm~40cm起畦,四周开好围沟利于排灌。在畦面每1m2均匀撒施有机肥0.3kg~0.4kg。
种子处理
晒种
浸种前晒种1天~2天。
浸种
2%石灰水进行种子浸种消毒,浸种时长为24小时~48小时。
催芽
日浸夜露至破胸露白。
播种
播期
同常规方式种植水稻播期。
播量
同常规方式种植水稻播量。
秧田管理
采用工厂化育秧,秧田管理见DB34/T796,期间病虫草害防治同5.3.5和5.3.6。
大田管理
大田耕整
田面高低落差控制在3cm以内。
移栽
人工移栽苗龄30天~35天,株行距13cm×30cm,每穴基本苗籼稻3苗~5苗、粳稻5苗~7苗。机械移栽秧龄18天~20天,籼稻1.4万穴/亩~1.8万穴/亩,粳稻1.8万穴/亩~2.0万穴/亩。
施肥
基肥应在前茬种植豆科绿肥田块,每亩施1000kg~2000kg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50kg腐熟饼肥或200kg商品有机肥。冬闲田每亩施用2000kg~3000kg经过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50kg腐熟的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kg。
追肥应在返青后每亩施30kg~50kg腐熟的饼肥;水稻拔节定长(倒4叶)时,每亩再追施用30kg~50kg腐熟的饼肥。
肥料应符合GB/T19630的规定。
灌溉
移栽时田间保持1cm~2cm水层,移栽后至返青水深保持在3cm~5cm;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末期采用浅水灌溉,水深保持2cm~3cm为宜。在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应晒田。
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扬花期保持3cm~5cm水层,抽穗扬花期遭受高温建立8cm~10cm深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