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医院评审标准支撑材料详表(第二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支撑材料详表
(第二章 医院服务)
一、预约诊疗服务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支撑材料
等级
2.1.1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2.1.1.1
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门诊部负总责、
【C】
1.医院至少开展两种以上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如电话、网络、现场等预约形式。
2.门诊实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
3.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
1.预约诊疗制度;
2.见1;
3.见1。
【B】符合“C”,并
专家门诊、专科门诊、普通门诊、出院复诊均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见C级1,;预约诊疗服务工作记录。
【A】符合“B”,并
有完善的出院复诊患者、慢性病患者预约服务管理,登记资料完整。
见C级1;登记资料。
2.1.2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操作流程,逐步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
2.1.2.1
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
门诊部负总责
【C】
1.有职能部门负责统一预约管理和协调工作。
2.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流程。
3.有方便患者获取的门诊和预约服务公开的医疗信息。
4.有出诊医师管理措施,变动出诊时间提前公告。
5.医务人员熟知预约诊疗制度与流程。
1.预约诊疗服务制度(或工作方案);
2.预约流程(并入1);3.实地查看、各种公示;4.门诊出诊医师管理制度;变动出诊公示牌;5.现场提问。
【B】符合“C”,并
1.有信息化预约管理平台。
2.有专人负责预约具体工作。
3.对中长期预约号源有统一管理和协调。
1.实地查看;
2.实地查看;
3.见预约诊疗管理制度,重要协调工作有记录。
【A】符合“B”,并
1.不断提高预约就诊比例,门诊预约率达到门诊量50%以上。
2.对预约诊疗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预约工作。
1.预约比例登记分析;2.监管评价纪录。
2.1.3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
2.1.3.1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
门诊部负总责,医务科协助
【C】
1.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开展预约转诊服务,有规范,有流程。(门诊部、医务科)
2.有与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协议。(门诊部、医务科)
3.规范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工作。(门诊部、医务科)
4.转诊预约患者携带转诊全面病历资料。(门诊部、医务科)
1.预约转诊工作制度,有工作规范和流程图;2.协议书;
3.工作记录。
【B】符合“C”,并
1. 有提高转诊质量的相关培训和指导。(门诊部、医务科)
2. 信息系统支持病历资料协同传输。(信息科)
1.培训记录;
2.现场查看、信息平台、电话记录等。
【A】符合“B”,并
对预约转诊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转诊工作。(门诊部、医务科)
评价分析用于优化转诊的记录。
二、门诊流程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支撑材料
等级
2.2.1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制度与程序。
2.2.1.1
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制度与程序。门诊部负总责
【C】(门诊部)
1.门诊布局科学、合理,流程有序、连贯、便捷。
2.有门诊管理制度并落实。
3.有各种便民措施。
4.有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
5.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1.门诊就诊流程图,实地查看;
2.门诊管理制度;
3.便民措施,实地查看;
4.缩短等候时间的措施,实地查看;
5.急危重患者优先处置制度与程序。
【B】符合“C”,并
1.针对门诊重点区域和高峰时段有措施保障门诊诊疗的秩序和连贯性。(门诊部)
2.有减少就医环节的信息支持系统,实行门诊分层挂号、或科室、诊室直接挂号、缴费或自助挂号、缴费等服务。(信息科)
3.切实落实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门诊部)
1.保证门诊诊疗秩序和连贯性的规定(可并入门诊管理制度);
2.实地查看—就诊卡;
3.见C级5,实地查看
【A】符合“B”,并
门诊管理工作有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门诊工作。(门诊部)
分析评价记录。
2.2.2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出诊,遇有医务人员出诊时间变更应当提前告知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
2.2.2.1
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出诊。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
门诊部负总责
【C】
1.以多种方式向患者提供出诊信息,并及时更新。
2.医务人员按时出诊,特殊情况无法出诊应有替代方案并及时告知患者。
3.有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
1. 门诊出诊医师管理制度;变动出诊公示牌;
2.替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