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9 天然免疫.ppt

发布:2017-03-05约5.32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作用:抗体和补体促进对细菌的吞噬和杀伤 特异性免疫应答与天然免疫应答的协同效应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参与特异性免疫: 参与特异性免疫的启动 影响特异性免疫的强度和类型 影响B细胞记忆、阴性选择和自身耐受 抗感染 抗肿瘤 维持自身耐受 * * * * * 其中Toll家族分子尤其引人注目。自1997年报道第一个哺乳动物TLR分子以来,该领域的工作进展迅速,且论文多发表于高水平杂志。迄今为止的大部分工作集中在TLRs对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的识别,为揭示TLR介导的PAMP识别及激活机制提供了大量的根据, Toll样受体因其胞外段与一种果蝇蛋白Toll同源而得名。 TLR4的发现还源于对果蝇Toll蛋白的研究。果蝇没有获得性免疫系统,但对微生物感染有很强的抵抗力。研究发现Toll除了参与调控胚胎果蝇背腹侧极性的形成外,还介导果蝇对微生物感染产生天然免疫反应。至今,在果蝇体内发现有9种Toll样蛋白,其中Toll和18-Wheeler在对微生物病原体的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1.1TLR家族成员:1994年,Nomuria等〔4〕发现在哺乳动物有一种与果蝇Toll蛋白相似的蛋白,该蛋白胞膜外结构域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Taguchi等〔5〕于1996年克隆并定位了编码这种蛋白的基因,此蛋白即是现在的TLR1,这是发现的人类第一个果蝇Toll的同源物。1997年和1998年,Medazhitov和Rock等克隆出了另外一种Toll的同源物,即如今的TLR4蛋白〔3,6〕。至今共有10种Toll的同源物已经被鉴定(TLR1~TLR10)。 * * 识别自己和非己。 * * * * 识别自己和非己。 固 有 免 疫 第九章 主 要 内 容 概述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病原微生物 固有免疫 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 细胞组成 粘膜和上皮细胞、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NK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NK1.1+T细胞、γδT细胞 B-1细胞 产生 先天具有 后天经抗原刺激而获得 作用时效 即刻~96小时内 96小时后 作用特点 非特异性 特异性 无增殖分化,作用迅速 特异性细胞克隆增殖、分化 无免疫记忆 有免疫记忆 作用时间 作用时间短 作用时间长 ————————————————————————————— 免疫防御 天然免疫 屏障结构 体表屏障:物理、化学、生物屏障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NK、gdT、B-1、NKT、肥大细胞、 体液中的抗菌物质:补体、防御素、炎性介质 适应性免疫 黏膜免疫系统 体液免疫:抗毒素、抗菌抗体、抗病毒抗体 细胞免疫 CTL TDTH及其释放的CK 主 要 内 容 概述 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 天然免疫的识别 天然免疫的生物学功能 * 识别特点 * 病原相关识别模式 * 模式识别受体 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 天然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识别特点 识别特点 天然免疫 特异性免疫 识别抗原种类 仅识别微生物 既可识别微生物分子抗原 和靶分子结构 及其产物的组分(PAMP) 也可识别非微生物抗原 识别的特异性 泛特异性 高度特异性 识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不同抗原表位 识别受体基因 在胚系中编码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重排 (BCR体细胞基因突变) 识别受体分布 非克隆化 克隆化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 定义:一类或一群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的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可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所识别。包括:脂多糖(LPS)、磷壁酸(LTA)、肽聚糖(PGN)、甘露糖、细菌DNA、双链RNA和葡聚糖等。 PAMP的特征: - 通常为病原微生物所特有,而宿主细胞不产生; - 为微生物的生存或致病性所必需; - 为宿主天然免疫细胞泛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基础。 定义:一类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表面、非克隆性分布、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的识别分子。 PRR的生物学特征: * 较少多样性; * 非克隆性表达:同一类型细胞(如巨噬细胞)表达的PRR具有相同的特异性。 * 介导快速的生物学反应,无需细胞增殖。 几类重要的PRR:MBL、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 (1)分泌型PRR: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