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堤防及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目 录
第一章 总说明 …………………………………………………………………………………2
第二章 施工总布置 ……………………………………………………………………5
第三章 施工导流 ………………………………………………………………………11
第四章 施工排水 ………………………………………………………………………12
第五章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3
第六章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25
第七章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39
第八章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48
第九章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51
第十章 资源配置计划 …………………………………………………………………55
第一章 总说明
HYPERLINK 1.1 工程概况
1.1.1地理位置
XX区XX河河道治理工程位于XX区XX河灌区的XX镇及XX乡境内。项目区位于XX市XX区南部平均约51km处,地处XX山北麓的河西走廊中段XX盆地内,位于XX山前洪积扇前缘地带,东北与XX河灌区相连,西接XX河、XX河灌区,XX,XX山。地形呈扇形,地面坡度由南向北逐渐变缓,地面坡降约l/10~l/50。
本项目保护范围为XX镇、XX乡、XX乡和XX农场、科技示范农场、XX电机厂林场等3个乡(镇)、3农林场的5.95万亩的耕地,保护人口共计2.05万人。
1.1.2气候气象
XX河灌区位于XX山北麓山区以及出山口以下的平原区,该区域光热充足,干旱严重,属温带干旱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干旱少雨,春季多大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7.3℃,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31.6℃,年内气温以7月最高,月平均气温在21.8℃,气温以元月最低,月平均在-9.7℃。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5.3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46.3%,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148.8mm,最大冻土深度1—32m,平均无霜期136天,积雪、冻融最大积雪深度31cm,平均风速2.4m
1.1.3地形地貌
XX市XX区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XX山地是一系列3000~5000米的高山群,层峦叠嶂,陡峻高拔。自东而西有XX主峰、XX山、XX山、XX山、XX山、XX山、XX山。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渐渐进入冻土区,终年积雪冰封,有现代冰川分布,是本区河流发源地。山间有盆地,较大的有苏干湖盆地、石包城盆地、昌马堡盆地,以及许多沟谷小盆地。本区中部是河西走廊的一部分,亦是农业精华之地。自XX隆起带分界,以东是XX、金塔盆地,以西是安(西)、敦(煌)、玉(门)盆地。XX盆地海拔1350-1500米。盆地南部是XX山山前倾斜平原的一部分,海拔略高,约1500-1800米,向东北渐次降低,到夹山子北侧为1340米左右。夹山以北的扇形冲积积平原带,南起夹山北翼,海拔1400米.北迄北山南翼,海拔1200米,是谓金塔盆地。XX市全境以灰漠钙土和灰棕漠钙土为主,南部沿XX山由各山口形成若干较高的冲积扇,造成新地、XX、XX、XX,清水、屯升等绿洲。各绿洲间为洪漫滩及砾石滩。东部为古代淤积的干旱沙漠和风蚀残丘。北部和中部为山水河和泉水河交织形成的绿洲,地表较平坦。西部为砾石戈壁边缘。
1.1.4工程地质
项目处于北XX山褶皱带和走廊拗陷带内,称XX东盆地,向北则过渡到阿拉善台地、 金塔一花海子台缘拗陷带。北XX山褶皱带属XX山上升区,经历多次构造运动,第四纪以来一直表现为强烈上升,山前以大断裂与边缘拗陷带接触,该断裂对山区基岩裂隙水和平原孔隙水的形成起到控制作用。区内新构造运动现象普遍存在,北部为黑山隆起,西部为XX西盆地,东部为XX东盆地,介于两盆地之间的是XX大断层,西南部为文殊山褶皱隆起。
XX河发育于XX东盆地中,第四系地层厚度巨大,出露地层单一而稳定,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区内无断裂构造及褶皱,亦未发现第四系以来的褶曲断裂和继承性活动断层,且远离南部XX山前大断裂。因此,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
1.1.5水文
本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其中:台子沟渠首至东干渠渡槽段设计洪峰流量为 200m3/s,东淌沟段设计洪峰流量为140m3/s,西淌沟段设计洪峰流量为130m3
1.1.6地震
工程区位于XX山地震亚区河西走廊地震带的北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GB18306-2001),本区50年超越概率为10%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1.2合同项目及工期
1.2.1合同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