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测绘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rtk测绘报告
RTK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一:RTK(电台模式)
一 实验过程
(1)基准站和流动站参数的设置
1、启动手簿上的蓝牙;
2、建立文件并进行命名;
3、手簿与基准站进行连接;
4、对基准站进行参数设置;
5、启动基准站;
6、对流动站进行类似的连接于设置;
(2)GPS-RTK数据采集方法及过程
1、用手簿进行基准站和流动站参数的设置;
2、完成手簿与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连接之后就可进行GPS-RTK测量工作了;
3、选主菜单上的“测量”,选择RTK,选择“测量点”,就可以
进行单点测量,在进行单点测量时,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精度,若长时间搜索精度还是在浮动,则说明该点无法卫星接收情况较差,无法测出。
4、选择“放样”,就可以对已知点坐标进行放样,根据手簿的
提示移动流动站,直到找到所需点为止。
二 实验数据
实验二:RTK(GPRS模式)
一 实验过程:
用电台发射时,基准站和流动站之前的数据通讯是通过电台来完成的,基准站电台把基站数据调制后以载波方式发出,流动站电台接收载波数据后解调。而GPRS方式作业时数据是通过公网传输的,基准站和流动站各需要一张开通了网络功能的SIM卡,作业时基站和流动站分别通过SIM卡连接上INTERNET网络,然后流动站需要输入基准站的IP地址,经由INTERNET网通过IP地址来访问基准站以获取基站数据。
将RTK设置好后,采集测量区域周边的三个角坐标,进行点校正。 点校正后进行点的测量
二 实验结果:
三 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1)卫星星历误差,卫星星历误差实际上就是卫星位置的确定误差,其大小取决于卫星跟踪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值数量及精度.
(2)接收机钟误差,减弱方法是的把每一个观测时刻接收机差当作一个独立未知参数在数据处理中与观测站的位置参数一并求解.
(3)卫星信号传播误差,包括电离层和对流层时廷误差.
(4)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机天线.多路径效应不反与反射系数有关,也与反射物离测站的距离及卫星的信号方向有关,由于无法建立准确的误差改正模型,只能恰当的选择地点测量,避开信号反射物.
(5)人差,仪器没有完全对中,没有绝对整平.
四 实验对比
通过三次实验对十个点的坐标测量,发现数值之间相差很大,在第二、三实验时都应该进行点校正,而没有经过点校正,所以误差很大
实验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清晰的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道的严重不足,在做实验过程中,步骤都是听老师的,自己完全没有头绪,不理解每一步的意义,但是老师很耐心的回答我们的每一个问题,在教授步骤时也会给我们讲解原理,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知识理解完全不够,但是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收不到卫星信号,这种情况可能是流动站或基准站的电源没电或接收机的连线出现问题.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显示单点定位可能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够而无法解算.在观测过程中手薄上的解算值始终不能固定,可能是流动站的选点有问题,周围可能有高压输电线,高大建筑物. 使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强化使自己对这门学科又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门学科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但实践前的理论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篇二:rtk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正确认识和理解RTK定位技术,学会并掌握RTK在工程上的放样过程。 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
RTK 系统正常工作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收到5颗以上GPS卫星信号;第二,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收到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发出的差分信号;第三,基准站和移动站要连续接收 GPS 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发出的差分信号。即移动站迁站过程中不能关机,不能失锁。否则RTK须重新初始化。
二:实习组织及时间安排
2013年2月25日至2013年3月15日
三:实习任务
1、了解和掌握RTK的基本原理和作业模式。
2、利用RTK进行点的放样。
3、了解RTK的优点和局限性。
1)启动基准站。将基准站架设在上空开阔、没有强电磁干扰、多路径误差影响小的控制点上,正确连接好各仪器电缆,打开各仪器。将基准站设置为动态测量模式。
2)建立新工程,定义坐标系统新建一个工程,即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在这个文件夹里设置好测量参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