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5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PAGE
PAGE3
考点规范练15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一、选择题
1.(2024·北京房山期末)相传,清代高校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两家重归于好说明()
A.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靠于道德
B.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
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
2.(2024·北京海淀人大附中月考)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据我国民法典中关于买受人应当根据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全额向农户支付购粮款。这一案例说明()
①法主要执行了政治职能②法主要执行了社会职能③法具有阶级性④法能调整社会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山东德州期末)法繁体字写作“灋”,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字形由“氵”“廌”“去”三部分组成,“氵”代表执法公允如水;“廌”就是獬豸,传闻中一种能明辨善恶是非的神兽,“去”是去除坏人的意思。下面关于“法”的相识正确的有()
①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确定性因素
②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
③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④自古法律就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4·山东泰安期末)全面推动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需坚持厉行法治,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遵守法律。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我国成立了中心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全面推动依法治国()
①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的必定要求
②目的是订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行为
③须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④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遵守法律、用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2024·山东威海期末)当代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如下:
年份
法治建设的进程
1954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1997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20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动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
从中可以看出()
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气源泉②我国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③我国依法治国的水平不断提高④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体系逐步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天津高一期末)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下列观点属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是()
A.法是全体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B.法体现出肯定的社会内部各阶级的利益
C.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肯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D.法是在调整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内部关系时产生的
二、非选择题
7.(2024·北京丰台期末)法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治理方式,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实力的明确要求。这为进一步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指明白方向和路径。
结合所学相关学问,谈谈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考点规范练15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C“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靠于道德”的说法过于肯定,A项错误。当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扰时,借助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合法的有效途径,B项错误。面对邻里之间的争吵张英从道德的层面感化族人,有效地解决邻里纷争,这说明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等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也并不是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D项错误。故选C项。
2.C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肯定阶级统治的作用,依法调整小麦收购争议,未涉及法的阶级性和维护阶级统治,①③不符合题意。依法调整小麦收购争议,维护了社会经济秩序,突出了法的社会职能,②④正确。故选C项。
3.A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确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确定性因素,①正确。唐朝时,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