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一、组织 (一)组织的定义及分类 ⒈定义:社会组织是人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它是公共关系的主体。 ⒉分类: 根据建立组织的目的,社会组织可分为: ⑴公益性组织:以国家和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其公众对象是社会各界,或所属地区的全体公民。如政府机构,公用事业部门,公安机关,科研单位等。 ⑵互益性组织:这类组织较重视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和共同目标,公共关系中首先以内部成员为对象,重视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凝聚力。如政党、工会、各种协会等。 ⑶营业性组织:以其所有者、经营者的利益为目标,其公众包括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关的利益对象(如投资者、顾客、供应商),如工矿企业、金融机构等。 ⑷服务性组织:以特定的服务对象为目标,并与资助者、协助者保持密切关系。如学校、公立医院、社会福利机构等。 根据是否营利、是否竞争,可分为: ⑴竞争性非营利组织:没有明显的经济动机,但也需要在竞争中赢得舆论的理解和公众的支持,因此重视公共关系工作,要尽可能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公众关系。如政党、学校等。 ⑵竞争性营利组织:其根本任务是追求经济利益,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争取公众的支持,都有比较自觉的公共关系行为,营利目的性明显。如工矿企业、商业贸易企业。 ⑶独占性非营利组织:这类组织没有自身的经济利益,缺乏竞争的压力,推动其工作的主要是使命感和道义上的责任感,因此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公众。如如政府机构、事业单位。 ⑷独占性营利组织:这类组织追求经济利益,但由于其产品或服务具有独占性,不存在市场竞争的压力,因此容易产生违反公众利益的行为。如医院,民航、铁路等。(二)组织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 ⒈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中的性质、地位和日常工作 ⑴从工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沟通性的。 ⑵地位: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一种“边缘”、“中介”的角色。 即处于决策部门与其他专业职能部门之间,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担负着建立联系、协调沟通、咨询建议、策划组织、辅助服务等责任。 可以从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两个方面分析。 ⑶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可分为三个方面:对内关系、对外关系、专业技术制作。 对内关系,主要是处理员工关系、部门关系、股东关系; 对外关系,主要指政府关系、社区关系、媒介关系、顾客关系等; 专业技术制作,包括文字写作、平面设计、摄影美工、编辑印刷、专题活动等。⒉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方式和特点 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有四种基本模式: ⑴部门隶属型:即公关部门附属于某个职能部门。其模式如下图: 总经理 人事部 财务部 生产部 销售部 公关部 具体附属于哪一个部门,可视具体需要而定,一般归于传播沟通业务较集中、较繁重的部门。 归于销售部门:强调其促销功能,突出了市场关系和顾客关系,而容易忽略其他关系的公众对象。 归于广告宣传部门:强调其宣传职能,利于开展企业文化,确立企业精神,容易忽视公共关系在分析公众、反馈信息、辅助决策、协调关系及经营管理和促销方面的职能。 归于联络接待部门:若仅限于迎来送往、交际应酬,则会贬低公共关系在组织中的地位。 归属于办公室:便于最高领导的直接指挥,也不过分偏重某一方面的功能,但若领导者的公关意识不强,会形同虚设,或工作时断时续。 ⑵部门并列型:即公关部门与组织的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排列,处于同一层次,其模式如下图: 总经理 人事部 财务部 生产部 销售部 公关部 这种类型的公关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权利比较高,反映了公关业务在组织中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公关部门可直接参与最高层决策,并有足够的职权去调动资源,协调关系,传播业务比较完整。一般适用于较大的组织。 ⑶高层领导直属型:即公关部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但作为一个第三级机构,它并不隶属于哪一个二级机构,而是直属于组织的最高层领导,直接向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负责。其模式如下图: 总经理 人事部 财务部 生产部 销售部 公关部 公关部具有较大的沟通权限,直接介入决策,同时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机构比较精简灵活。 美国设有公关部的企业有86%属于此种类型。 ⑷公共关系委员会:即由组织的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的公关工作协调委员会,统一指导和协调全局的公关活动,下设公共关系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美国战时公共信息委员会” 各类组织在具体设置公关工作部门时,必须根据自身的性质、特点、需要、规模等具体情况来考虑。 组织内设公关机构具有以下特点(优缺点): ⑴了解内情。对本组织的业务和人事比较熟悉,开展工作有的放矢,切合实际。 ⑵便于协调。直接受管理层指导,直接与组织内部各部门沟通,便于调整和协调工作。 ⑶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