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郭沫若个人主义思想的知识谱系和历史意义——兼论郭沫若思想转折的原因.pdf

发布:2017-05-23约2.68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7年第4期(总第82期) 郭沫若学刊 ●都沫若与中外文化 论郭沫若个人主义思想的知识谱系和历史意义 ——兼论郭沫若思想转折的原因 刘卫国 陈淑梅 (中山大学 中文系,广东广州 510275) 摘要:郭沫若的个人主义思想在知识谱系上属于欧陆而非英美版本的个人主义,郭沫若在 五四时期倡导欧陆版本的个人主义,有其历史意义,但这种版本的个人主义思想,内在地蕴涵 着否定个人主义的因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逻辑地通向否定个人主义的道路。郭沫若后来对 个人主义的否定,蕴涵着历史的教训。 关键词:郭沫若;个人主义;英美版本;欧陆版本;知识谱系;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B};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25(2007)04一0047一07 郭沫若前期的个人主义思想历来是郭沫若 版本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的出现在中国 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对于郭沫若的个人主义思 现代史上有自己的意义。但这种个人主义内在 想及其后来的思想转折,近年来学术界主要有 地蕴涵着否定个人主义的因子,在一定的条件 两种解释,一是分析郭沫若的性格特征,认为 下,会逻辑地通向否定个人主义的道路。 郭沫若具有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的“青春人 格”。由于这种性格特征,因此他对个人主义 只能保持三分钟的热情。这种解释是目前的主 个人主义是一种起源于西方的思想学说, 流观点。另一种解释是分析郭沫若个人主义思 也是西方文明的奠基石。著名思想家哈耶克 想的特征,代表人物是杨联芬。她认为,郭沫 若只是把个性主义当作破坏封建专制的武器, 提供基本原则的个人主义,在文艺复兴时代第 而没有把它当作启蒙运动的目的,个性主义并 一次得到充分的发展,此后成长为我们所了解 没有真正扎根在郭沫若身上。当旧有的封建专 的西方文明。[1]‘n∞ 制强权被击溃后,个性主义也就随着郭沫若注 不过,由于个人主义历史悠久,在发展过 意力的转移而逐渐被遗弃。应该说,以上两种 程中枝蔓横生,这也使得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包 解释都有洞见,但还不无瑕隙,留给后人阐释 罗万象,正如史蒂文·卢克斯在其名著《个人 空问。要评价郭沫若前期的个人主义思想并解 主义》中所说:“它从个人自主扯到平等尊重, 释其思想转折,我认为还有必要对郭沫若的个 然后扯到社会是个人意志的产物这样一种思 人主义思想进行知识谱系的分析。本文认为, 想;从罗马法扯到基督教伦理;从卢梭和康德 郭沫若的个人主义思想属于欧陆版本而非英美 扯到边沁;从方法论学说扯到实践的学说。 收稿日期:2007—10一25 作者简介:刘卫国(1970一),男,湖北荆门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讲师。 陈淑梅(1972一),女,黑龙江大庆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 ·47· 万方数据 ‘个人主义’这一术语给所有这一切赋予了一 笛卡尔式的唯理主义:百科全书派的学者和卢 种统一而紧凑的假象。出](n_2’ 梭、重农学派和孔多塞,乃是此一传统阐述者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个人主义,需要清理 中的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当然,我在这里所采 出一个知识谱系。西方学者早已着手这项工 取的划分方法,并不完全是以国界为标准的。 作。西方学界一般认为,存在着两种类型的个 法国人孟德斯鸠以及晚些时候的贡斯当,尤其 人主义。一是欧陆版本的个人主义,一是英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