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质的迁移与转化-分配作用.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一、概述
有机物在水体或者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方式取决
于有机物的自身性质和所处环境的条件。
如在水体中:有机物的种类较多,一般分为两大类
需氧有机物 (好氧有机物):对水体及水生生物的危害较大,
易引起水体的缺氧、导致水体恶化;导致体系中氧化还原条件
改变,增加了重金属的毒性;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 持久性污染物 (有毒有机物):一般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如
杀虫剂、化妆品、农药等。易于造成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
链危害人体健康,如农药使用造成土壤重金属超标,引起植物
果实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通过食物链造成人体重金属超标。
二、分配理论
(一)分配理论
二、分配理论
(一)分配理论
分配作用: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溶
解作用,而且在溶质的整个溶解范围内,吸附等温线都
是线性的,与表面吸附位无关,只与溶解度相关,水-土
的分配系数与溶质 (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成反比。
吸附作用: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对有机化合物的
表面吸附作用。即存在范德华力或者氢键、配位键、π键
等。其吸附等温线是非线性,存在着竞争吸附。
分配理论认为:土壤对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
分配过程 (溶解),即有机化合物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
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
颗粒物从水中吸着有机物的量,与颗粒物中有机质的含
量密切相关,而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
比值称为分配系数Kp 。
二、分配理论
(二)标化分配系数
1.分配系数
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与水之间的分配,可用分配系数Kp表
示,定义为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
C
K s
p C
w
注:Cs为有机污染物在沉积 (颗粒)物中的平衡浓度,μg/kg;
Cw为有机污染物在水中的平衡浓度。
引入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和水之间平
衡时的总浓度为:
C C ·C +C
T S P W
CP :单位溶液体积上的颗粒物浓度,kg/L ;
CT :单位溶液体积内颗粒物上和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质量的
总和,μg/L ;
C :有机污染物在颗粒物上的平衡浓度,μg/kg ;
s
Cw :有机污染物在水中的平衡浓度, μg/L 。
将C K C 代入C C ·C +C
s p w T S P W
此时,水中有机物浓度为:
C
C T
w K c 1
p p
二、分配理论
(二)标化分配系数
K
K p
oc X
OC
Koc :标化分配系数,即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Xoc :沉积物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
若考虑颗粒物大小产生的影响,其分配系数可表示为:
s f
K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