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企在我国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发展建议.doc

发布:2018-11-23约2.3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外企在我国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跨国并购的产生、特点并分析了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目前的国跨并购有所启示。   关键词:跨国并购 文化冲突 并购中介      跨国并购是指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或支付手段,购买外国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份或资产,从而实现对其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或完全控制。   一、外资企业并购的特点   (一)跨国并购行为日益趋向全球化;   (二)跨国并购涉及领域更加广阔,新兴产业之间的并购最为活跃与成功;   (三)股票认购成为跨国并购的主要交易方式和手段;   (四)强强联合成为当前跨国并购中的亮点;   (五)目标市场发生了变化。随着跨国并购浪潮的不断涌起,跨国公司越来越倾向于向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   二、外资企业在中国并购的现状分析   (一)外国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史   并购在我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事物,我国现代的企业并购活动最早始于1984年的河北省保定市,从1984年至今短短20多年的时间,并购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并购法规,必将引发新一轮的并购高潮的涌现。   (二)外资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时存在问题   1.法律方面的问题   ①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资企业并购的发展,同时在中国并购中也受到影响。   ②缺乏科学、高效、透明的外资并购审批制度   2.企业产权不清,治理结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跨国公司的并购意愿   在企业产权不清晰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的收购标的本身就蕴涵了巨大的风险。一是要收购的目标公司的资产所有权不清晰,收购标的本身就蕴涵了巨大的风险;二是由于产权不清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收购后的企业组织将难以通过产权来实现对资源的内部优化配置,并形成跨国直接投资的内部化优势,影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3.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为企业并购设置了障碍   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为企业之间产权交易设置了障碍。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间开展并购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4.文化间的差异不利于企业的并购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并购重要的是实现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从有形资源到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无形资源的整合,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跨国并购中,双方公司来自不同的国家,政治、经济背景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有时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不可避免。   5.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服务水平较低限制了跨国并购的发展   跨国并购是一种复杂的投资活动,而且并购过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因此,被称为“财力与智力的高级结合”的跨国并购,仅靠并购企业单枪匹马是难以完成的,它需要许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我国则恰恰缺乏这种国际性的中介机构。国内的一些评估机构又隶属国资管理部门,在评估时,既是法规的制定者又是实际操作者,结果往往是导致评估操作的不规范。   三、促进跨国并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组合不等于整合”的理念   并购并不是两个或几个企业的简单组合,更不是组合的摊子越大成果就越辉煌。“大”只是浅层次的目标,做大并且做强才是终极目标。真正增强竞争力,抵制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才是并购的目的。   (二)健全和完善外资并购法律法规,适当简化审批程序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根本转变、逐步实现法治的时期,因此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本国法律保障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加紧修补和完善我国有关涉外经济法规,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贸易的法制环境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三) 规范资产评估制度,提高中介服务水平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现有的资产评估制度,努力提高评估水平,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实现既保护国有资产在外资并购中不受侵害,同时又保证外资并购活动顺利进行的目标。建立一支能够为外资并购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国内中介机构,进一步扩大涉外律师队伍,或者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为我国服务等。   (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畅通外资并购的市场渠道   资本市场是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跨国并购的重要平台,要想真正成为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基本平台,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二是当市场发育相对成熟,监管制度相对健全时,有限度地对外资开放二级市场,适当允许外资通过收购流通股来达到并购的目的;三是建立上市公司国际并购审查制度,防止国家相关的优惠规定被纯粹的投机性外资所利用,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产权市场建设。   (五)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策略   结合中国企业的现实情况与海外文化的差异,企业跨国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