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信息技术扩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PDF

发布:2019-02-18约3.35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9卷 第12期 经 济与 管理研 究 Vol.39 No.12           2018年12月 ResearchonEconomicsandManagement Dec.2018 DOI: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18.12.006 信息技术扩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余东华 信 婧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应用能够便利地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突破资源配置的地域隔阂和刚性 约束,增强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本 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分析信息技术扩散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构建测度信息技术融入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衡量指标,利用DEA方法测度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并采用2003—2016年中国 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扩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扩散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信息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融入程度越高,制造 业全要素生产率就越高,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普及计算机 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进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 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中图分类号:F6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36(2018)12-0063-14   一、问题提出与相关文献 制造业发展水平决定了一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和能够发挥的作用,代表了国家综合实力和 国际市场竞争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转型发展动力不足,需要以制 造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制造业发展水平,推动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站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前列。工业智能化和互联网产业化是新一代信息 技术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两大标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提升了信息价值,使产品向智 收稿日期:2018-04-1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要素价格上涨与环境规制趋紧下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14BJY081);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 重点项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基础、理论体系与中国实践研究”(17BZLJ05);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 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能转换研究”(18RWZD17) 作者简介:余东华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25010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通讯作者,北 京,100070; 信 婧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审意见。 63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12期) ResearchonEconomicsandManagement(No.12,2018) 能化转型。厂商生产智能产品并采集数据和信息,由出售产品逐步转向出售服务,产业向服务化转型,生产 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业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中间需求的发展深化,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能 够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了实现制造业的“腾笼换鸟” “凤凰涅?”和“浴火重生”,中国加快了信息技术研发力度,力图通过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应用推动生产性服 务业集聚,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然而,信息技术是否能够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产生影响? 信息技术扩散能否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术界加 以关注并给出答案。 国内外学术界对全要素生产率较为关注。郭庆旺和贾俊雪(2005)综合利用索洛残差法、隐性变量法 和潜在产出法三种方法,计算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联系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