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2024学年高考历史四模试卷(含解析) .pdf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2024学年高考历史四模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70年代,英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增长速度只有1,6%,在西方七个工业大国中排行最末。但从1980
年到1988年,英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增长速度猛增至5.2%,而同期美国为4%,加拿大为3.6%,意大利为3.5%,
日本为3.1%,法国为3.1%,德国仅为2.2%。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欧洲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B.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推进
C.撒切尔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
D.福利国家制度逐步建立完善
2.1887年,英国某杂志刊登了一则梨牌肥皂广告。在广告中:一箱肥皂冲上海滩,一名女黑人握着一块肥皂。广告
标题是“文明的诞生”;广告底部写着:“肥皂消耗是衡量财富、文明、健康、人之纯洁的标准。”这则广告可以用
来说明
A.英国工业品主要销往非洲市场B.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C.欧洲工业文明开始在非洲传播D.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3.如图为某年“老新闻”目录,同样可以编入该目录下的老新闻是
A.中华民国新纪元
B.讨袁声中之上海
C.破天荒之工人总同盟罢工
D.九国太平洋会议消息
4.据统计,从1919年5月到1920年12月,前后有20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总数达到1900人次左右。各省频
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
B.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
C.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
D.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
5.1908年,在香港生长并加入英国国籍的李宝鉴、李宝镛兄弟因与居住在香山县的堂兄争夺田产发生诉讼,被地方
官讯办。驻广州英国领事多次要求广东官府将二人交出,两广总督则认为二人自称新会县人,无疑是中国人,拒绝交
人。当时这种双重国籍现象在沿海、沿边地区明显增加。晚清的这种双重国籍现象
A.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B.促进了晚清社会治理现代化
C.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标志D.体现了国家意识的普遍提高
6.宋以后,福建北部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在洞庭湖等地区还出现了固
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表明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种植结构
B.宋代农村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C.宋代农村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
D.新航路开辟加快了物种交流
7.马克思、恩格斯所认为“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了。”
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
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据此可知经济全球化
A.消除了世界各地区间的民族差异
B.有助于形成世界性的利益共同体
C.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均衡发展
D.推动了世界性阶级斗争不断深入
8.洋务派是域外文明的感知者,同时扮演着清王朝掘墓人的角色。故有论者讥讽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下列
对洋务派所得的“瓜”的最准确理解是
A.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9.下图是一幅国外政治漫画,该漫画作品
A.描绘了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B.强调了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和安全
C.反映了冷战后一超多强的局面D.体现了多极化趋势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0.下表为清末民初福建新设立的工厂数,对此表理解最准确的是
A.统计途径与数据不同导致了趋势相悖
B.“清末新政”客观上推进福建近代化
C.民国的成立推动了地方工业快速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11.自传是作者本人对其所亲历和亲见的事情进行记述的回忆性作品。卢梭在其自传《忏悔录》中说:“我的《忏悔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