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十七讲).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行政诉讼证据概述 制度演变 ——1989《行政诉讼法》 ——2000《若干解释》 ——2002《证据规定》 ——2010《行政许可法司法解释》 主要特征 ——基本上与民事诉讼证据类似 ——对原被告双方权利义务配置不均衡 2 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 共有的证据种类 特有的证据种类:现场笔录 3.1 举证:举证责任 被告的举证责任 原告的举证责任 ——初步证明责任 ——申请证明责任 ——损害证明责任 ——新事实证明责任 ——程序性问题的证明责任 第三人举证 3.2 举证:举证时限 一般规定 ——原告和第三人 ——被告 补充举证 ——原告和第三人 ——被告 补充新证 ——原告和第三人 ——被告 二审举证 ——原告和第三人 ——被告 4 取证 依职权取证 依申请取证 调取证据的质证 5 质证 一般规定 缺席证据 涉密证据 调取证据 二审质证 再审质证 6 认证 有效证据 完全无效证据 部分无效证据(不利于被告的证据) ——被告剥夺原告、第三人程序性权利获得的证据 ——复议机关收集补充的证据 ——原机关在复议中没有提交的证据 ——被告事后补充的证据 ——原告、第三人提供的新证据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法治政府研究院 林鸿潮 第十七讲 行政诉讼证据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