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第四章【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岩体的工程性质 一、岩体 1.岩体 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天然地质体 岩石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由于遭受内力、外力地质作用的影响,在岩体里面会形成各种裂隙,形成不连续、各向异性的非均匀地质体。 2.岩体的主要特征 岩体是地质体的一部分,因此,岩石、地质构造、地下水及岩体中的天然应力状态对岩体的稳定有很大影响。要研究岩体,不仅要研究现状还要研究其历史。 岩体中的结构面是岩体力学强度相对薄弱的部位,它将导致岩体力学性能不连续性、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软弱的结构面常常形成岩体稳定性的控制面。 岩体在工程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变形和破坏,主要受各种结构面的性质及其组合形式的控制。岩体结构特征不同,岩体的变形与破坏机制也不同。 岩体中存在天然的应力场,在多数情况下,岩体中不仅存在自重应力还有构造应力,这些应力的存在,使得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复杂化。 二、岩体结构 2.岩体结构 指岩体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要素的组合特征。 三、结构面的类型及特征 1.结构面类型 2.结构面的特征(1)结构面的规模 结构面对岩体力学性质及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首先取决于结构面的延展性及其规模 (2)结构面形态 (3)结构面的物质组成 结构面上物质软弱松散,含泥物质及水理性质不良的黏土矿物,抗剪强度很低,对岩体稳定的影响较大 (5)结构面的延展性 (6)结构面的张开度和填充胶结特征 4.结构体 (1)结构体与结构面相互依存: ☆结构体形状与结构面组数密切相关,岩体内结构面组数越多,结构体形状越复杂; ☆结构体块度或尺寸与结构面间距密切相关。结构面间距越大,结构体块度(尺寸)越大。 ★结构体级序与结构面级序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5.岩体结构的类型 6.不同结构类型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整体块状结构岩体:结构面稀疏、延展性差、结构体块度大且常为硬质岩石,故整体强度高、变形特征接近于各向同性的均质弹性体,变形模量、承载能力与抗滑能力均较高,抗风化能力一般也较强,故这类岩体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性质,是较理想的各类工程建筑地基、边坡岩体及洞室围岩。 ??? 层状结构岩体:结构面以层面与不密集的节理为主,结构面多闭合~微张状、一般风化微弱、结合力一般不强,结构体块度较大且保持着母岩岩块性质,故这类岩体总体变形模量和承载能力均较高,可作为工程建筑地基,但应注意结构面结合力不强的情况。 ??? 碎裂结构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常有泥质充填物质,结合力不强,其中层状岩体常有平行层面的软弱结构面发育,结构体块度不大,岩体完整性破坏较大,其中镶嵌结构岩体因其结构体为硬质岩石,尚具较高的变形模量和承载能力,工程地质性能尚好;而层状碎裂结构和碎裂结构岩体则变形模量、承载能力均不高,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散体结构岩体: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十分破碎,岩石手捏即碎,属于碎石土类,可按碎石土类研究。 四、岩体的主要力学性质 影响岩体力学性质的因素:岩石的力学性质,结构面的物质组成、发育程度、组合类型及力学性质。 1.岩体的变形特性 (1)岩体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变形组成:结构面变形和结构体变形 四个阶段:OA节理压密闭合变形阶段、AB弹性变形阶段、 BC塑性变形阶段、CD段破坏阶段 类型:直线型 岩体坚硬、致密、均匀、完整 上凹形 岩体坚硬、裂隙发育、裂隙无充填;或有软弱夹层 下凹形 软弱夹层较发育;节理裂隙较发育且有软弱充填物; 岩石性质软弱;岩体深处有软弱夹层;岩体风化 复合型 组成岩体的岩石、结构体性质不均匀;结构体分布不 均匀;结构面分布不均匀 (2)变形指标 变形模量:岩体在无侧限受压条件下应力与总应变之比。 弹性模量:岩体无侧限受压条件下应力与弹性应变之比。 动弹性模量:用动力法根据弹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测得的弹性模量。 2.岩体的流变特性 流变性:介质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应力或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性质。 表现形式:蠕变 应力一定的条件下,变形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增长的现象。 松弛 变形保持一定,应力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小的现象。 3.岩体的强度特性 (1)岩体的破坏方式 脆性破坏、块体滑移,层状弯折,追踪破裂,塑性流动。 (2)岩体的剪切特性和剪切强度 类型:抗剪强度 沿已有的破裂面发生剪切滑动时的强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