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基础)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胰岛素 (一)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合成代谢 1.对糖代谢的影响 胰岛素是生理状态下唯一的降血糖激素。促进全身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促进糖原的合成与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血糖水平下降。 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将升高,一旦超过肾糖阈,尿中就可出现葡萄糖,引起糖尿病。 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胰岛素可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胰岛素缺乏时,脂肪分解增强,产生大量酮体,可引起酮症,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 3.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时,产生明显地促生长作用。 胰岛素缺乏时,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多,患者可有消瘦、乏力的表现。 胰岛素还可促进K+进入细胞内,血钾浓度降低。临床应用胰岛素时要注意监测血钾水平。 (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1.血糖的作用 血糖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 2.激素的作用 胃肠激素促进胰岛素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可通过升高血糖浓度而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肾上腺素则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3.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 二、胰高血糖素 (一)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分解代谢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 促进脂肪分解,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加强肝内脂肪酸氧化,使酮体生成增多。 (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 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交感神经兴奋促进分泌,迷走神经兴奋抑制分泌。 第六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一、甲状旁腺激素 (一)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对骨的作用 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升高。 2.对肾的作用 促进肾远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血钙浓度升高; 抑制近曲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血磷浓度降低。 (二)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血钙下降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 血钙升高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 二、降钙素 (一)降钙素的生理作用 主要是降低血钙和血磷 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强成骨细胞的活动,使钙、磷在骨组织沉积增加。 抑制肾小管对钙、磷、钠及氯的重吸收。 (二)降钙素分泌的调节 血钙浓度在一定水平上升高时,降钙素的分泌会随之增加。 (二)催乳素 促进乳腺发育,引起并维持乳腺泌乳。 (三)促激素 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均有各自相应的外周靶腺,通过调节靶腺的活动而发挥作用,统称为“促激素”。 这些促激素分别与下丘脑和外周靶腺之间形成3个联系密切的功能调控轴系统,如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分别促进其靶腺组织的增生和分泌相应激素,最终由靶腺激素调节全身组织细胞的活动。 三、神 经 垂 体 (一)抗利尿激素 生理条件下主要促进肾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产生抗利尿作用,对维持机体的水平衡和血容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失血、脱水等情况下,血管升压素的释放明显增多,导致皮肤、肌肉、尤其是内脏的血管收缩,则对维持血压有重要的作用。 (二)催产素 能促进乳汁排出和子宫收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