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采油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展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PAGE
PAGE 1
我国采油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展望
摘 要
本文章综述了我国采油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展望。同时对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草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多种采油技术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多方位立体式对比,得出不同条件下适合的方式方法。指出发展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 ,并论述其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采油技术;注水;压裂;微生物采油;
目 录
TOC \o 1-3 \h \z \u 摘 要 2
第一章 概述 4
1.1 采油技术概述 4
1.2 我国采油技术的发展历程 5
第二章 我国采油技术的发展现状 5
2.1 采油技术的分类 5
2.2 采油技术 6
2.2.1 完井工程技术 6
2.2.2 分层注水技术 6
2.2.3 人工举升工艺技术 7
2.2.4压裂、酸化工艺技术 8
2.2.5堵水、调剖工艺技术 8
2.2.6 稠油及超稠油开采技术 9
2.2.7 分层生产测试技术 9
第三章 采油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10
3.1 目前应用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 10
3.1.1常规采油工艺难以满足目前开发的需求 10
3.1.2重复堵水措施效果日益变差 11
3.2采油技术发展趋势及方向 12
3.2.1复合驱油法 12
3.2.2混相法 12
3.2.3微生物法 13
第四章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第一章 概述
1.1 采油技术概述
采油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它所研究的是可经济有效地作用于油藏,以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理论、工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技术。
采油的任务是通过一系列可作用于油藏的工程技术措施,使油、气畅流入井,井高效率地将其举升到地面进行分离和计量;其目标是经济有效地提高油井和原油采收率。
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采油是油田开采大系统中的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重要子系统,与油藏工程和矿场油气集输工程有着紧密的联系。
采油面对的是不同地质条件和动态不断变化的各种类型的油藏,只有根据油藏地质条件和动态变化,正确地选择和实施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案,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各种工程技术措施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我国当前和未来都将面对低渗、稠油等难开发油藏及特高含水期油藏,以及海上和沙漠油田的一系列开采问题。随着油田开采难度的增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开采工艺,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已处于高含水、高采出阶段,产量递减较快,水油比上升造成的油气田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对油田进行措施配置有利于延长油田稳产年限,降低开采难度,从而提高采油速度及提高最终采收率。
1.2 我国采油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20世纪50年代老君庙和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我国引进和自我探索了一批适应油田开发的采油工程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大庆油田和渤海湾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采油工程技术,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配套。80年代以后,在老油田全面调整挖潜和特殊类型油藏开发中,从国外引进和自我研究发展了多种新技术。
第二章 我国采油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采油技术的分类
一次采油:依赖地层天然压力采油称为一次采油。
二次采油:随着地层压力的下降,需要用注水补充地层压力的办法来采油,称为二次采油。次采油(通过注水补充能量)后,采取物理一化学方法,改变流体的性质、相态和改变气一液、液一液、液一固相间界面作用,扩大注人水的波及范围以提高驱油效率,从而再一次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三次采油: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法、混相法、热力法和微生物法等。
三次采油的分类:根据作用原理的不同,化学法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碱驱、聚合物(Polymer)驱、表面活性剂驱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碱一聚合物复合驱(AP驱)、碱一表面活性剂一聚合物复合驱(ASP驱)或表面活性剂一碱一聚合物复合驱(SAP驱)。根据混相剂的不同,混相法分为溶剂混相驱、烃混相驱混相驱、混相驱以及其他惰性气体混相驱。在这些混相剂未达到混相压力之前为非混相气驱,近年来又开发出了气一水交替驱(WAG驱)。热力法包括蒸汽驱、火烧油层等。
2.2 采油技术
2.2.1 完井工程技术
勘探井和开发井在钻井的最后阶段都是完井,我国已掌握和配套发展了直井、定向斜井、丛式井和水平井等的裸眼完井、衬管完井、下套管射孔完井和对出砂井的不同的防砂管如套管内外绕丝筛管、砾石充填等多种完井方法。对碳酸盐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