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内控管理制度.pdf

发布:2024-09-04约4.3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控管理制度

内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升本单位科学化精

细化管理水平,保证资金安全和职工的自身安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

规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

分级授权,强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规运行的要求,结合我所工作实际,制定

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主要遵循制衡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及时报告性原则

和绩效性原则。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

第四条内部控制目标:保证本单位业务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

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内部控制主要要素: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综合考虑相关的

控制环境、风险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措施、信息沟通和反馈、监督和

评价等因素.

(一)控制环境:主要包括单位部门的管理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决策

程序和激励机制;领导班子的权责分配、管理理念、管理知识、管理经验

和领导风格;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诚信理念和道德价值观念。

-1-

内控管理制度

(二)风险评估:在确立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分析和识别管理

活动中存在风险的可能性,并正确评估风险结果。

(三)控制活动:为了实现管理目标,确保领导决策的有效执行,而采取

的批准、授权、查证、稽核等一系列削弱和化解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四)信息与沟通:相关的信息以一种能使人们行使各自职能的形式和

时限被识别和掌握,通过对各类信息的记录、汇总、分析和处理,实现领

导层和相关业务部门之间广泛有效的传递与交流。

(五)监督与评价: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的

有效性持续地进行检查、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缺陷,并

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第六条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改进和反馈

全过程,贯穿财政所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覆盖所工作和岗位,并由

全体干部职工参与.任何决策或业务工作都应有案可查。

(二)制衡性原则.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在管理结构、

机构设置及职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实现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

又相互协调。

(三)权责对等原则.各办公室各岗位人员在决策、执行、监督和反

馈过程中行使的权力与承担的责任相一致。

(四)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关键

-2-

内控管理制度

业务、环节、岗位和重大风险。

(五)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与职责分工、业务范围、风险水平和

人员构成等相适应,并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完善.

(六)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纠正和反馈,

有效管控各类风险。

第七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包括:

(一)指导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制度,即本制度。

(二)根据本制度制定的八类专项风险管理办法。即对预算编制风险、

预算执行风险、政策制定风险、法律风险、机关运转风险、公共关系风险、

信息系统管理风险、岗位利益冲突风险等分别进行识别、评估、分级(分

重大风险和一般风险两级)、应对、监测和报告全过程管理的办法。

(三)根据有关法规规章制度、本制度和专项风险管理办法,风险并

定级、完善工作流程、界定各环节各岗位责任基础上制定的内部控制操作

规程。

第八条内部控制组织管理架构:

(一)单位内部控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内控委).负责人兼任内控委主

任,主任兼任内控委副主任,各岗位工作人员为内控委委员.

(二)内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