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发展“高质量”,服务进口“加速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外贸发展“高质量”,服务进口“加速度”
编者按:雄州雾列,俊采星驰。2018年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17周年。时代飞跃的滚轮还在向前推进,我国由注重货物出口的贸易大国,正在向鼓励服务进口的贸易强国转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于2018年11月招揽全球宾客。尽管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口增幅不断增大,但从结构到规模目前都难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高技术服务贸易进口的需求。加快服务贸易开放的步伐,特别是加大服务贸易进口的力度,对提升我国外贸的质量、优化外贸的结构意义重大。尤其中国企业向“中国制造2025”挺进的当下,用全球优质的服务资源带动我国高端生产制造业的转变是正确选择之一。检测认证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一种,正是国家鼓励扩大和引进的。
与中国对外开放同步,第三方尤其是国外检测认证机构服务于中国市场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本期,本刊记者特?e采访了Intertek、SGS和BV全球三大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的中国掌门人,看他们如何引领企业服务升级,与中国经济同行。
进出口经理人:目前,中国在大力提倡产品及服务的引进,就检测认证行业在服务贸易中的现状来看,您认为它理想的商业环境状态是怎样的?
柏学礼:总体来说,服务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得到政府的支持。服务贸易虽然不直接生产和销售产品,但它所提供的服务和整个生产、销售都是紧密关联的。实际上,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有密切关系,因此会日益受到重视。
坦率地讲,从外资检测机构的角度看,政府层面的政策性限制仍然存在。目前,中国对外资检测认证机构总体上是开放的,但具体到某些业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落地。国家在这方面的改革已经开始,需要的只是时间,我相信趋势是越来越市场化。
同时,公众对检测认证行业的认知也变得更加全面,了解到检测认证不只有政府性机构,还有第三方机构。总体上看,这个行业未来将以市场经济的方式去竞争,进行资源配置,这样无论对企业还是消费者都会有益。
杜佳斌: SGS进入中国快30年了,在此过程中我们总体感受到市场是在逐步开放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碰到一些现实的问题,与在其他国家经营相比有较多限制。比如,实验室设立需要获得行政许可、商业机构无法从事一些商品进出口的检验、某些认证资质获得十分困难、作为外资机构进入有些业务领域受到限制等。我们期待,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以及各级政府就扩大开放和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承诺的落实,这些问题能够被逐步解决。
另外,就政府采购而言,这几年食药监、工商局、质监的举措越来越开放,将一些食品和消费品安全的市场监管职能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交给第三方,也包括像SGS这样的外资机构。但同时我们看到有些地区食品安全检测政府招标多采用最低价中标。有些中标价格在我们看来根本没有办法维持实验室正常的质量保证水平。从各种国内外经验来看,最低价中标的背后可能存在很大的质量风险。国家也已认识到最低价中标的问题,也在积极修订《招标投标法》及相关实施条例,我们期待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能够有效遏制不合理最低价中标的乱象。
再有,这些年随着某些产品检测竞争的加剧,有些检测机构为了赢得客户,提供测试“包过”的承诺,再加上一些供应商开展检测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拿到合格报告好让货物尽快销售,两项结合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这些做法不但威胁整个检测行业,也会对消费者的安全带来风险。针对这个状况,除了向监管机构、国内行业组织反映外,SGS也在国际检验机构联盟(IFIA)层面倡导成立了工作组,制定行业行为规范以阻止这类不诚信行为的存在和扩散。
王洵:作为TIC行业的从业者,必维积极参与了服务贸易的整个过程。尽管必维源自于法国,但已在中国市场耕耘了多年,目前在中国拥有120个办公室和实验室,与超过20000名客户长期合作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我们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由于供大于求,发展速度被放在第1位。如今,中国提出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面临很多变化,如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减少、人口上升、城镇化和数字化浪潮等,这些挑战要求实体经济、产品制造商和服务机构都需要有些改变。
如今,政府正在从直接管理逐渐过渡为将服务推向第三方,这是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共通之路。例如,必维在法国,就经历了从拥有官方背景转型成为市场化企业的过程。但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平稳过渡,避免产生空档期。所以,在这个阶段下,我们作为外资品牌,希望能够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作用,做出贡献。除了外资与国企,中国还有大量民营机构,可见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的服务需求量非常大。政府转型过程中,一些人力财力覆盖面需要与第三方共同完成,而第三方机构也将在政府引导下,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