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保护性约束具使用制度.docx

发布:2025-03-20约5.12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目的

为规范保护性约束具的使用,确保患者安全,防止患者自伤、伤人及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保障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在医院各科室住院及门诊留观期间,因病情需要使用保护性约束具的患者。

三、职责分工

1.医生

-负责评估患者是否需要使用保护性约束具,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行为能力等因素,下达使用医嘱。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解释使用保护性约束具的必要性、目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定期对使用保护性约束具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约束措施。

2.护士

-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保护性约束具的使用,确保约束方法正确、安全有效。

-密切观察患者使用约束具后的情况,包括肢体血液循环、皮肤完整性、情绪状态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协助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如进食、饮水、翻身、大小便等,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减少因约束带来的不适。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告知其在约束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护理工作。

3.护士长

-负责监督本科室保护性约束具使用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约束具的使用是否规范、合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组织科室护士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护士对保护性约束具使用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协调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医患纠纷等问题,保障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秩序。

4.医院管理部门

-制定和完善保护性约束具使用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对全院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考核,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掌握保护性约束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因保护性约束具使用引发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四、使用原则

1.必要性原则

-严格掌握保护性约束具的使用指征,仅在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时方可考虑使用:

-有自伤、伤人倾向,如企图自杀、暴力攻击他人等行为。

-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可能导致坠床、拔管等意外事件发生。

-其他特殊情况,经医生评估确有必要使用。

2.适度性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具和约束方法,避免过度约束。

-约束的力度要适中,以能有效防止意外发生为宜,同时要保证患者的肢体能够进行适当的活动,避免因约束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皮肤损伤等并发症。

3.知情同意原则

-在使用保护性约束具前,必须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使用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风险,取得其书面同意。

-对于无法表达意愿的患者,应取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人性化原则

-在使用保护性约束具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尽量减少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影响。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其需求和感受,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根据情况适时解除约束,恢复患者的自由活动。

五、约束具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1.床档

-适用情况:用于防止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坠床。

-使用方法:

-将床档安装在病床两侧,确保床档牢固可靠。

-根据患者的身高和体型调整床档的高度,一般床档高度应高于患者肩部。

-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床档的连接部位是否松动,如有异常及时维修或更换。

2.约束带

-适用情况:用于限制患者的肢体活动,防止其自伤、伤人或拔除身上的各种管路。

-使用方法:

-四肢约束带:

-将约束带置于患者手腕或脚踝处,包裹肢体的宽度应适中,避免过紧或过松。

-用约束带的魔术贴或搭扣将其固定,松紧度以能插入1-2指为宜,确保患者肢体能够进行适当的活动,但又不能轻易挣脱。

-将约束带的另一端系于病床的固定部位,如床栏、床架等,确保牢固可靠。

-肩部约束带:

-将肩部约束带置于患者双肩下,绕过肩部并固定在病床的适当位置。

-调节约束带的长度,使患者肩部保持舒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