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教案上册.doc

发布:2017-02-07约6.43万字共10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 题 《巴东三峡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 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一位同学来朗读刘大杰的这篇游记《巴东三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大杰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的风光,并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船从宜昌上驶 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 [ 中有黄陵庙 ] 、崆岭峡 [ 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 ] 、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运用拟人法描写巫峡山的高峻,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从侧面写飞鸟飞不过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五、认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总说三峡: 险恶、最为险恶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惊异 西陵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峡 紧张 灯影峡 江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江 作者即景诗 轻松、悠闲 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可爱。崆岭峡 牛肝马肺峡:山象刀剑削成, 青滩叶滩不算滩 极为可怕成窄门。 崆岭才是鬼门关崆岭滩:水从高处倒注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 王昭君浣装(典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水险、山妙、云奇 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 刘皇叔托孤 凄凉 白帝城、孙夫人庙;松树、八阵图、钟声 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 轻松 六、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 作者即景诗“黄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