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隧道施工控制要点.ppt

发布:2016-12-03约5.19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隧道施工控制要点 一、隧道施工方法   现隧道基本上都采用新奥法进行施工,新奥法是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对围岩进行加固,约束围岩的松弛和变形,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指导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 现规范要求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到施工工序中,将监控量测作为关键工序纳入到日常施工管理中。 二、隧道施工工艺流程 三、本隧道设计支护参数 四、隧道施工控制要点 1.洞口工程 (1)洞口工程施工前应对设计图纸进行复核,测出洞口段的浅埋深度,现场可合理确定进洞的里程,但与设计图纸里程偏差不宜过大。 (2)洞口刷坡前应先开挖截排水沟沟槽,提前施作截排水沟。 (3)洞口边仰坡放样采用渐进法,即边坡放样为:偏距差/高程差与坡率进行比较;仰坡放样为:里程差/高程差与坡率进行比较。 (4)洞口开挖完成、坡面修整后及时进行锚网喷支护,锚杆的间距、长度和网片的铺设应满足设计要求。 2.超前大管棚 (1)管棚安装的长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管棚安装外插角1~3度,可具体根据隧道纵向走向、管棚的长度进行确定。 (2)管棚安装采用挖掘机与钻机配合进行,相邻管接头前后错开不小于1m,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小于50%。 (3)注浆采用间隔注浆,管棚端头封口应预留有一个注浆管和一根排气管。 (4)管棚施工时应及时记录钻孔状态,作为掌握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的参考。 3.开挖 (1)土质围岩人工能够开挖时尽量采用人工配合挖机进行开挖,减少对掌子面围岩的扰动,开挖后及时进行支护。 (2)围岩较好,现场应尽量采用光面爆破,周边眼采取间隔不耦合装药,采用导爆索引爆。光面爆破周边眼痕迹保存率中硬岩不小于60%,硬岩不小于80%。 (3)土质隧道应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观测,紧封闭”的原则,循环进尺0.8m,在开挖的同时应加强洞身变形观测。 (4)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偏差均不得大于±5cm。 4.锚杆 (1)锚杆长度、数量和间距应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现阶段几个隧道锚杆设计长3m,间距1m*1.2m。 (2)中空锚杆和砂浆锚杆应设垫片,垫片尺寸不得小于15cm。 (3)现阶段施工的锚杆均为注浆。 (4)锚杆安装的方向尽量与基面垂直。 (5)现场必须重点加强锁脚锚杆的施工质量,锁脚锚杆的锚固质量、长度和打设角度应满足要求。 5.钢筋网片 (1)加工棚加工的网片型号(Ⅳ级φ6Ⅴ级φ8)、网格尺寸不能出错(Ⅳ级25cmⅤ级φ820cm),网格允许偏差±10cm。 (2)现场安装时应注意网片的搭接长度,现场至少应保证不少于一个网格,包括前后循环的搭接应提前预留足够的长度。 (3)网片应与锚杆、连接筋、钢架等点焊牢固,形成一整体受力结构。相邻网片之间应点焊,点焊数量不能少于搭接节点的50%。 (4)现场应特别注意上、中、下台阶接头处钢筋网片的搭接,保证接头处钢筋网片也能搭接上。 6.钢架 (1)首先应在钢架加工上加强控制,保证钢架加工焊接质量,连接板螺栓孔位正确,在大样上拼装时连接板角度能密贴。前期大营山隧道钢架加工质量较差。 (2)现场施工时,每循环钢架安装应进行放线,上台放10(6)个点,前一榀支护好的钢架上5(3)个点,掌子面围岩上5(3)个点,进行拉线控制安装面;中、下台各放2个点,前一榀支护好的钢架上1个点,掌子面围岩上1个点;仰拱钢架安装在两侧下台边墙同一里程断面放样出填充面标高拉线量尺寸进行控制。 (3)现场施工时钢架连接板螺栓应满上,连接板张口处应采用1cm钢板进行塞焊牢固。 (4)钢架安装严禁侵限,现场技术员应对钢架安装的断面进行复测。 (5)相邻钢架采用Φ22连接筋焊接牢固,现场施工时应注意前后循环连接筋的连接,要求焊接长度不应小于22cm。 (6)钢架底脚应座落在坚实的基础上,特别是云盘与大营山隧道,钢架底脚应垫木板,增大受力面。 (7)开挖时应注意减少钢架底脚的超挖,缩短底脚的悬空高度。 (8)钢架安装的预留变形量应按要求进行预留,防止后期变形造成侵限。 (9)隧道开挖时应加强对已支护的钢架进行保护,特别是云盘和大营山隧道经常性出现挖机碰连接板和钢架的情况。 7.初喷砼 (1)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平顺,锚杆头及钢筋无外露。 (2)喷射混凝土应密实无空洞,初支背后超挖部分严禁回填片石。 (3)喷射混凝土底脚回弹料应及时清除,防止时间过长回弹料与初喷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