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见企业文化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常见的企业文化分析
台资企业文化:
鸡尾酒的企业文化
用日本企业的管理,美国企业的研发,欧洲企业的标准,韩国企业的精神,儒家文化的完整保留,大陆的员工和资源,台资企业勾兑出一杯最浓烈的企业鸡尾酒。
● 日本的管理。 20世纪60年代,台资企业起飞于代工,转移自日本企业。和亚洲四小龙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一样,日本企业不但转移了制造业,半导体工业,而且还把整套的现代管理理念和制度移植到台资企业。
讲究忠诚度,严格的上下级界限,做事的一板一眼,对工厂的管理制度,职位的称呼(课长、部长),管理模式等都与日本非常接近。他们将软件称为“软体”,硬件称做“硬体”和日本的语言一样。
● 美国的研发。在大量留学生从美国硅谷回来后,台资企业的制造业迅速升级到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零配件制造和OEM.累积了多年的工业经验,让台资企业开始开发自有的品牌和技术。
目前,全球2/3以上的笔记本电脑是台商生产的。英特尔出的CPU,没有鸿海就不能插到主板上去。台湾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关键威力,使任何新产品出来,第一优先要与台商沟通确认,很多台商都已经具备这种分量。
● 欧洲的标准。“欧洲国家是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制造者和利用者,从体育赛事到产品的技术换代。台资企业最早认识到,标准是可以有利润的,因此,要率先跟进标准。”从事休闲产业的黄沧江感慨道,“这也说明台资企业正在为欧洲的标准打工,当然只有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这种状况才能改变。”
● 韩国式精神。加班是台资企业普遍现象,没有薪水的加班也不是个别现象。内部强调企业为家,企业为大,强调对企业的奉献,家长式意见统一,长幼尊卑有序。
● 儒家文化。从食品到汽车,从洗发水,香皂再到电脑。消费了好久,才发现都来自台湾企业,不事张扬、内敛的儒家文化要求台商低调做“人”。
2、日资企业
日本,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以惊人的速度在战争废墟上异军突起,秘密何在?在日本某重工公司担任主管的Jacky认为,企业文化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企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为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这一点上,是受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熏陶。他们管理严格,但为了让员工能更卖命地工作,也尽力把企业弄出家的氛围。众所周知的终身雇佣制、企业工会,都是人情味的表现。员工过生日、结婚,都能收到公司的祝福。日企的福利相当好,红利、津贴就不必说了,公司还兴建游泳池、体育馆,不定期举办一些健康咨询、心理培训方面的活动。”
但是,日企的一些做法,也让Jacky不习惯。“日企是个只讲团体、不讲个性的地方,你在这里一定要服从服从再服从。日本人觉得,市场竞争是团队和团队之间的竞争,雇员队伍必须整齐划一,所以我们即使有意见,也很少提出来。另外,日本人个个是拼命三郎,在他们眼里,按时下班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比赛谁更晚下班。结果,我们明明事做完了,却都不敢走,还要装出一副很忙的样子。更有甚者,很多日本人加班都不拿加班费,他们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搞得我们也不好意思拿。”
“日企的工作效率比较低,因为强调绝对服从,一个提案必须层层上报审批,耗时耗力,这一点,倒和有些国企的作风比较像。”
韩资企业
刘先生所在的韩资企业,是中国电子行业里响当当的角色。在这样一家公司担任中层干部的他,谈起企业文化,脸上却挂着几分无奈。
“韩国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使全体员工对企业高度认同,对企业战略目标高度理解,为企业付出劳动时高度自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都要接受为期两周的新入社员培训,每天高喊热爱企业的口号,拉练、爬山。平日的管理也非常严格,有的员工吃饭时没有穿工作服,结果要么不吃饭,要么接受罚款。在这种环境下,员工渐渐都认同了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的工作习惯。”
刘先生说,按规定,他们每周工作6天,每天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7点20分,下班前还要向上级详细汇报一天的工作情况。好在他们的培训计划比较吸引人,很多年轻的技术人员都有去韩国受训的机会。但是,在韩企晋升相当困难,他能走到今天,付出了几倍于常人的努力。
“工作的艰辛并不算什么,最大的问题是,韩国人和中国人的地位不够平等。韩国人的工资是中国人的很多倍,就连食堂里的饭菜,也有明显的档次。公司里的领导职位也几乎全被韩国人占据着,中国人再出色,也得不到提拔。我感觉自己在这里的发展已经到顶了,下一步该怎么走,我很茫然。”
在中国大陆的日资企业文化观(很客观)
日资企业所面临文化冲突表现在员工激励和晋升、企业管理、对员工的信任、工作和休息时间的安排、交际方式等方面。文章详细分析了日资企业文化冲突的原因,提出了日资企业解决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和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中国的市场潜力已经开始为世界所瞩目,越来越多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