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企业文化与亚文化.pdf

发布:2019-04-15约4.4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家企业,如果业务正常,生意兴隆, 老板 讲自己的企业有如此这般的文化,或是如 彼那般的文化,估计企业 员工 都不会太计较。 但是,我们都知道主流声音与非主流声音的差别。 而比较术语化的称谓是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亚文化。 而亚文化如果引导得当,自然也是对组织非常有利。 反之,假装亚文化不存在,否认、忽略员工们的担心,则不利于员工士气。这也是为什么很 多研究 HR 的人,提醒企业不要轻易大规模裁员的根本原因——大规模裁员带来的不是降 低“离开员工的士气”,而是极大地损伤在岗的员工。 如果骨干员工不能得到明确的反馈, 得到正向的评价时, 就会认为 “下一个被裁的,就是我”。 所以, 如果说, 要提醒预防大规模裁员的话, 最合理的做法是: 招人时更加谨慎一些。 或者说,制定人员招聘的战略举措时,应该更加合理些。 员工的类型有很多,但企业一旦效益不佳,第一步离开的,往往是一些没有得到重用 的有技术背景、竞争对手希望得到的人员。这些人的离开对企业来说是有损害的。 那些岗位不重要、 不怎么干活的, 老板期望他们主动离开的那些员工, 一般都不会轻易离开, 宁可被老板花钱裁员。因此,矛盾由此产生。 事实上, 组织最最关心的, 是如何留住自己想保留的人才, 并让他们有归属感; 同时, 也期望顺势淘汰那些不称职、或工作量不饱和的员工。 有些老板甚至整个高管层都认为:企业文化花拳绣腿、隔靴搔痒,采取了不少措施, 花了不少钱,却不能带来预期的效应——越是急于看到“凡投入必有产出”的结果,如果 心态放不正,得出的结果恰恰相反——企业文化建设反成“功利心太强,像做秀而非出自 内心”,从而导致员工看穿老板的本意。 虽然,道理阐述出来,大家都明白。但就我亲身经历的数家企业(包括医院这类事业 单位、政府这类 管理 机构)经验来看, 组织文化不论你是否承认, 它都明确地存在着。 而且, 往往与墙上写的、网上公布的,有些出入。 但组织又不得不进行发布——有些组织虽然明智,就是时时提醒、时时奖惩——只有 将组织行为的持续规范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才有可能改造一个组织的文化与亚文化。 这 个组织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需要持续地进行关注、持续改进(借用“持续改进”理念、及 时奖励——及时惩罚不用我强调,基本上每个组织都能做到)。 组织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一个组织做事的方式方法。 例如, 腾讯公司遇到这件事,会如何处理,有一种方式; 而到了一家生产型企业如富士康的 生产一线, 会如何处理, 可能是另一种方式。 这两者的差别, 即我们心目中的组织文化的差 异。组织文化当然要适应不同的组织。但很多正向的理念,提法都是近似的。 一家 IT 企业,由于员工是由很多专业技术人才组成,有些专家型员工,比他的主管知 道得还多。 而如果采取准军事化管理、生产型企业管理方式, 成功的可能性会很低。而持续 不断进行人性化改革,则会减少员工诟病、减少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有一个例外:如 果这家企业能够培养出员工的自豪感,则会大大减少优秀骨干的流失。 一家企业,在某一时段,被自己的员工议论,很正常不过。 毕竟不是生活在上世纪 60 年代 70 年代,那时的“单位”既稳定又有权威,如果你隶属于 某一单位, 你的生老病死, 只要你不犯大错, 单位都会给你包了。 每家单位都是一个小社会, 既有食堂也有保育室照顾小孩,还有工会、妇联管老年人与女性员工。 即使是彼时,内部员工议论纷纷也是常见现象。 因为你无法堵住另一人的嘴, 所以,企业老板应该有足够的胸襟, 不必介意内部员工的议论。 同时, 有些话, 让自己的副手去讲, 反而会好过自己亲自讲。 这就是为什么董事长有时只强 调做事风格,而少对企业内部具体业务插手的原因。 创业阶段是一个比较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