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锂离子电池技术规范.docx
1
手机用锂离子电池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手机用锂离子电池的术语和定义、基本信息、电池保护特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能、测试要求、运行温湿度范围、存储温湿度范围及电气特性。
本文件适用于手机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287-2013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
GB/T28164-2011含碱性或其它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便携式密封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的安全性要求
GB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cell
含有锂离子的能够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该装置包含电极、隔膜、电解质、容器和端子等,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GB31241-2014,定义3.1]
3.2
热冲击thermalshock
热冲击是指由于急剧加热或冷却,使物体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交换,温度发生剧烈的变化时,该物体就要产生冲击热应力
3.3
爆炸explosion
电池或电池组的外壳剧烈破裂并且主要成分抛射出来。
[GB/T28164-2011,定义1.3.13]
3.4
标称电压nominalvoltage
用以标识电池或电池组电压的适宜的近似值。
[GB18287-2013,定义3.7]
4基本要求
电池须符合GB31241-2014中的相关要求。
4.1充电电压
8.4V
4.2放电截止电压
5.6V
2
4.3标称电压
7.4V
4.4标称容量
150Ah
4.5充电保护电流
≤1.7A
4.6放电保护电流
≤1.9A
4.7最大工作温度范围
-20℃/+55℃;充电时0℃~50℃,放电时-20℃~55℃
4.8最佳工作温度范围
充电25℃~40℃
放电25℃~40℃
4.9出厂电压
7.0V~8.0V
4.10电池内阻
≤100mΩ
4.11电池重量
5.4kg±0.2kg
4.12循环寿命
≥1000容量保持率≥80%,厚度膨胀率≤10%(满电VS出货态)
常温23℃±2℃环境下,0.5C充放电
5电池保护特性要求
5.1过充保护
电池电压大于过充保护电压,且延时时间达到,则电池进入过充电保护状态。
5.1.1过充保护检测电压
(4.25±0.025)*n(V)
5.1.2过充保护延迟时间
过放保护5.20.5s~1.5s(典型值:1.0s)
过放保护
电池电压小于过放保护电压,且延时时间达到,则电池进入过放电保护状态。
5.2.1过放保护检测电压
(2.5±0.08)*n(V)
5.2.2过放保护延迟时间
3
0.5s~1.5s(典型值:1.0s)
5.3放电过流保护
电池放电电流大于过流保护,且延时时间达到,则电池进入放电过流保护状态。
5.3.1放电过流保护电流
≤1.8A
5.3.2放电过流保护延时时间
0.5s~1.5s(typical典型值:1.0s)
5.4短路电流保护
有短路保护功能。
5.5短路保护延时时间
100μs~500μs(typical典型值:00μs)
6环境适应性要求
6.1高/低温性能
-20℃时≥60%;-10℃时≥70%;0℃时≥85%;55℃时≥95%
6.1.1测试方法
在23℃±5℃条件下满充电后,测量电芯在不同温度下用0.2C电流放电至3.0*nV所放出的容量(比例以最小为基准)。
6.2恒定湿热
无冒烟、爆炸,腐蚀放电时间≥36min。
6.2.1测试方法
满充电芯放入40℃±2℃及相对湿度为90%~95%的恒温恒湿箱中48h后,再以1.0C电流放电至3.0*nV。
6.3振动
振动结束后,电池外观应无明显损伤、冒烟、起火或漏液,电池电压应不低于7.2V。
6.3.1测试方法
电池按规定充电结束后,将电池直接安装或通过夹具安装在振动台的台面上,按下面的振动频率和对应的振幅调整好试验设备,X、Y、Z三个方向每个方向上从10Hz~55Hz循环扫频振动30min,扫频速率为1oct/min:振动频率:10Hz~30Hz;位移幅值(单振幅):0.38mm;振动频率:30Hz~55Hz;位移幅值(单振幅):0.19mm。
6.4高温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