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3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ppt

发布:2018-05-11约1.35万字共1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 《采矿学教案》 采矿工程专业 第二十二章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井筒(硐)形式及位置 第二节 风井布置 第三节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大巷布置 第四节 采掘关系与三量管理 第一节 井筒(硐)形式及位置 一、井筒(硐)形式 二、井筒(硐)位置 (一)平硐开拓与斜井、立井开拓的比较 平硐的优点: 最简单的开拓方式,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最有利: (1)?? 煤由平硐直接外运,运输环节少,设备少,系统简单,费用低; (2)?? 地面工业广场建筑和设施简单; (3)?? 不需留工业广场煤柱; (4) 井内不设井底车场,水自流,无水仓,排水费用低; (5)?? 施工条件好,掘进速度快。 平硐的适用条件:平硐标高以上有足够储量的山岭地带应优先采用。 (二)斜井与立井比较 斜井的优点 1)井筒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工序简单,掘进快,单价低; 2)地面设施和装备简单 3)井底车场设施和装备简单 4)延深方便,生产和延深相互干扰小; 5)采用胶带机的主斜井能力大,不受长度限制 6)初期投资少 斜井的缺点 1)井身长,绞车(串车)提升能力受限制; 2)通过井筒的各种管线长,通风、动力供应、排水等生产经营费较高; 3)井筒维护工程量大; 4)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差。 斜井的适用条件 适应大中小矿井; 煤层埋藏浅 ;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需特殊施工法施工的缓斜和倾斜煤层; 胶带机可长;串车提升不宜超过三段提升。 (三)立井与斜井比较 立井的优缺点与斜井相反 l???? 立井的优点 1、 同样采深条件下,井身短,通过井筒的各种管线短; 2、 提升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易自动控制;对辅助提升有利,人员提升快;对深井开采有利; 3、 井筒断面大,通风阻力小,提升,排水、动力供应等生产经营费用低; 4、 井筒易维护; 5、 对各种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技术可靠,不受煤层倾角,CH4、水文等限制。 立井的缺点: 1)井筒施工复杂:需较高技术、较多设备、速度慢; 2) 井筒装备复杂,基建投资大; 3) 井筒延深困难。 立井的适用条件 1) 煤层埋藏深、表土厚或水文情况复杂,井筒需特殊施工; 2)开采煤层受倾角、厚度、CH4、水文等条件限制; 3) 多水平开采的急斜煤层; 凡不适合斜井、平硐及综合开拓方式时,均可采用立井开拓。 二、井筒(硐)位置的选择 合理的井筒位置应有利于: 井下生产; 井筒和井底车场的开掘、维护及使用安全; 地面工业广场的布置。 要求:不受地面和井下地质条件限制时,井筒应位于井田储量中心(主要指立井) (一) 井筒(硐)沿走向方向的有利位置 1、大巷运输工作量 2、均衡生产及矿井生产能力 井筒在井田中央,两翼能均衡生产,生产能力大。 井筒在井田一侧,单翼开采,生产能力小 3、通风 3、采掘接替 井筒在井田中央,两翼基本同时结束,较快转入下水平 井筒在井田一侧,生产能力相同时,后期一翼生产,运输、通风过分集中,采掘相互干扰,不能较快转入下水平 实际中形成单翼井田的原因: 地质勘探资料不足,井筒需要靠近高级储量范围; 受地形限制; 后期增产,改建扩大井田范围。 如范各庄矿,后把毕各庄扩进去,井型由180?320万t/a,井筒位于非储量中心。 (二~四)井筒(硐)沿倾斜方向的有利位置 1、立井 工业广场压煤 煤柱损失与埋深、倾角成正比 井筒位于浅部时煤柱损失较小 ?但要尽量减少第一水平煤柱损失 富含水层限制 C位置不受富含水层限制 不受其它条件限制的条件下: 立井井筒位置一般应用 缓、中倾斜煤层: ?单水平上下山开拓, 上山部分略大于下山部分;或井筒位于井田中央。 ? 多水平开拓,可采总厚度大,要求保护井筒及工广煤柱少;初期工程量小;井筒煤柱不占初期投产采区。 井筒沿倾斜适当靠近井田上部“中偏上”, 位置处于高级储量之中心。 2、斜井 (五)有利于井筒和井底车场施工和维护 井筒尽量不穿过流砂层、厚冲积层及富含水层; 井筒不穿过地质破坏剧烈带及采动区;“平二矿”实例。 井底车场应处于较好的围岩之中(无大构造)。李雅庄矿:井底车场位置处于地质构造带内。 (六)有利于工业广场布置合理 不占或少占农田,避免河流改道,不占重要文物古迹及园林。 有足够的场地,合理布置工业广场并留有余地,利于外接“国铁”。 有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避免滑坡、山崩等威胁,利于居民点建设。 井口处于当地最高洪水位之上。 注意风向:避免长年风向正对井筒进风方向,以防污染。 井筒位置一般选用原则: 井筒位置一般选用原则: A、选择工业广场不太困难,先考虑井下开采合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