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粒型熔融盐储热罐基础建造技术及验收规程》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陶粒型熔融盐储热罐基础建造技术及验收规程》(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项目背景
近年来,传统化石能源紧缺及环境污染愈发严重,根据《巴黎协定》设定的
目标,本世纪下半叶全球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都在大力
发展新型清洁能源,我国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
“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
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
级和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坚持陆海并重,
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积极发
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推动建立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互补调节的风光热综合
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和生物天然
气。探索深化地热能以及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等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进一
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
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据CSPPLAZA统计,2021年全球光热发电建成装机容量新增110MW(注:以
实现并网为统计口径),总装机增至约6692MW。IEA(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
2060年利用太阳能发电发电共占全球电力结构约30%,市场前景可观。全球光热
发电装机主要分布在西班牙、美国、中国、摩洛哥、南非、印度、以色列和阿联
酋等国家。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利用聚热装置收集太阳热能,通过对传热介质进行高温加
热,介质经过换热器后产生高温蒸汽,再推动汽轮发电机工作,从而达到生产电
能的目标。不同于光伏发电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光热发电可以将白天多余的
热量存储于储热介质中,在无日照情况下仍可以利用储热保持正常发电,摆脱了
其发出电力的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的弱势,是一种可成为主力能源电网友好型的
1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太阳能热发电通过配置储热系统,可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机组出力稳定,
调节性能好。储热系统一般包括熔盐吸热器冷盐罐,热盐罐,预热器,蒸汽发生
器,蒸汽过热器及熔盐换热器,熔融盐储热罐是光热电厂储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
熔融盐储热罐容纳着万吨级的高温储热工质,基础工况复杂、恶劣,施工质
量关系到电站的安全。熔融盐储热罐泄露问题导致电站停运,并造成巨大的影响
与损失。熔融盐储热罐基础的沉降是导致熔融盐储热罐泄露的潜在原因之一。为
了降低在热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由于基础施工的质量问题导致熔融盐储热罐泄
露的风险,熔融盐储热罐基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关键。
目前,国内外尚无完全适用于熔融盐储热罐基础施工和质量验收相关的施工
标准。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多年来在熔融盐储热罐基础施工
和质量验收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联合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提出了制定《陶粒
型熔融盐储热罐基础建造技术及验收规程》团体标准建议,提高陶粒型熔融盐储
热罐基础的施工水平,加强陶粒型熔融盐储热罐基础工程质量管理,统一陶粒型
熔融盐储热罐基础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保证陶粒型熔融盐储热罐基础工程质量。
1.2任务来源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根据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
责任公司提出,联合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陶粒型熔融盐储热罐基础建造
技术及验收规程》团体标准,2022年1月18日经组织相关专家评估后,同意本
标准纳入2022年第一批团体标准立项计划(计划编号T/CSPSTC-JH202207),
并于2022年3月1日发文予以立项。
1.3起草过程
1.3.1准备阶段
2
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项目立项并组织开展标准的制定工作。2022
年1月底,召开工作组启动会议,标准工作组提交工作计划以及标准编制组人员
组成等方案。
1.3.2调研阶段
2022年2月至9月,标准编制组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收集、整理了国
内外相关标准、科研成果、专著、论文等。收集并分析国内外已完成和在建的
50MW级及以上规模光热电站或其他储能项目的熔融盐储热罐工程设计及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