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ppt
第十八章----第二十一章
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
;第十八章支原体(Mycoplasma);1.生物学性状
支原体的概念、培养特性及其与细菌L型的区别。
2.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1)肺炎支原体所致疾病。
(2)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及生殖支原体所致疾病。;支原体(mycoplasma);柔膜体纲;致病类别;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形态:呈多形性
可通过细菌滤器〔最小,0.2~0.3μm〕
无细胞壁,细胞膜含胆固醇较多
繁殖方式:二分裂,出芽等
特殊结构:荚膜,顶端结构
染色方法:姬姆萨〔Giemsa〕染色-淡紫色
G-;结构:
最外层为细胞膜,三层结构,内外层为蛋白质及糖类,中间层为脂质;少数有荚膜,有的有特殊的顶端结构。
特殊的顶端结构:
粘附宿主上皮细胞外表,与支原体的致病有关。;2、培养
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必须在含血清、酵母浸膏和胆固醇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生长缓慢。
pH:适宜7.6~8.0〔7.0易死亡〕,但解脲脲原体最适pH5.5~6.5
形成“荷包蛋”样菌落,有鉴别意义。
液体培养基不易形成混浊。;;3、抗原结构
?补体结合试验可检测糖脂类抗原
?ELISA试验可检测蛋白质类抗原
?血清抗体可用生长抑制试验
〔growthinhibitiontest,GIT〕和
代谢抑制试验〔metabolicinhibitiontest,MIT〕鉴定;生化反响;4、抵抗力较弱
不耐枯燥、热,耐低温;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影响细胞壁合成〕不敏感;对作用于胆固醇、干扰蛋白质合成、阻碍DNA合成的药物敏感。;5、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主要区别;;二、致病性;
1、肺炎支原体: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
所致疾病: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1〕主要经飞沫传播,但大多数发生于夏
末秋初,5~15岁青少年发病率最高。
〔2〕特殊的顶端结构:P1外表蛋白〔170kDa〕和P30〔32kDa〕为主要的粘附蛋白,使肺炎支原体黏附于呼吸道上皮。
〔3〕具有超抗原作用,能刺激炎症细胞在感染部位释放大量的淋巴因子〔如TNF-α、IL-1、IL-6〕引起???织损伤。;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primaryatypicalpneumonia〕
临床以咳嗽、发热、头痛、咽痛和肌肉痛为主,可并发支气管肺炎、皮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病症。;2、解脲脲原体:
〔1〕经性接触,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
〔2〕经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早产、死胎和新生儿呼吸道感染。
〔3〕与不孕症有关;三、免疫性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
抗膜蛋白的抗体包括IgM、IgG和SIgA。
细胞免疫:
主要是特异性CD4+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四、微生物学检查;PCR技术;思考题;课外阅读资料;第十九章立克次体(rickettsia);重点内容;立克次体(rickettsia);对人致病的立克次体;共同特点;结构与革兰阴性菌相似
细胞壁
脂多糖粘附宿主细胞
微荚膜样黏液层
抗吞噬;1、形态与结构:
多形态性,球杆状或杆状
柯克斯体更小,多形性更明显
G-
姬姆萨染色〔紫色〕;细胞中的立克次体;细胞中的立克次体;2、培养特性
活细胞
动物接种、鸡胚卵黄囊接种、细胞培养
;培养特性
细胞培养
专性细胞内寄生鸡胚卵黄囊接种
接种动物:小鼠、家兔、豚鼠
9~12h分裂一代,最适生长温度为32~35℃;动物接种;;3、抗原构造:与G-菌非常相似
群特异性抗原脂多糖
种特异性抗原外膜蛋白;外斐反应;外斐反响〔Weil-Felixreaction〕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共同O抗原恙虫病立克次体
普通变形杆菌X19、X2、XK菌株
OX19、OX2、OXK+患者血清——交叉凝集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