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学基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博物馆的定义
(哥本哈根1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会议):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海牙16届博协会议: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博物馆四条件:有藏品;有基本陈列;向社会公众开放;有经营管理藏品、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
博物馆特征:
1 实物性(物的收集和保存;物的研究;物的利用)
2 直观性
3 广博性
博物馆的功能
基本功能——收藏、教育、研究
欧美“3E”功能——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
我国博物馆的基本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收集保藏文物和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各种陈列展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品德教育;
科学研究;
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和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博物馆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式、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国际博协(ICOM):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博物馆的学科性质
博物馆学所运用的知识范围,虽然也包括或收集自然科学学科的知识,但主要还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其方法论也主要采用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一般认为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同时也是信息科学。
博物馆与周围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它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密切相关,也必然与这些领域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有联系,所以说博物馆学有很强的跨学科性。
博物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他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接受时间的检验。
博物馆学研究内容
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21世纪博物馆学研究新趋向
(1)“以人为本”为宗旨,“人与物相结合”,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2)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博物馆形成问世
(3)生态博物馆和新博物馆学运动在探索中前进
(4)关于博物馆的学科建设:建设专业语汇体系、逻辑体系、有学科独立性;研究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差异性、专业化、重新界定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和新问题;我国博物馆加以总结,促进不断发展的博物馆事业充满活力
*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个新的类型,他是在人类社会现代环境意识与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背景下产生。
初期倡导者法国希微贺:生态博物馆是有地方当局和居民共同筹划、建造和运作的设施。地方当局负责提供专家、设备和资金,而当地人民依靠自己的意愿、知识和个人力量推动工作
美国南希·福勒:生态博物馆是管理教育、文化和机能变化的机构,有时成为邻里博物馆或街区博物馆,它既是考察文化机构性质与结构的框架,又是使其民主化的过程。
主要作用:
有效保护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
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带动当地生态旅游的兴起;
为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提供了解决方案。
中国于1998年在贵州建立了首个生态博物馆。
*新博物馆学
1 扩大博物馆功能,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
2深入社会为社区和特定的群体服务,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
3把历史与未来衔接起来,使得博物馆能反应社会的演变
博物馆学家哈里森:新博物馆学是把关怀社群、社区的需求作为博物馆的最高指导原则。
博物馆学是西方近代社会的产物,自英国人杰·格拉瑟1885年正式使用博物馆学(museology)这一术语,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1946年国际博协成立
中国博物馆学
1、历史发展
中国博物馆学是20世纪30年代起步的
主要著作:费耕雨、费鸿年《博物馆学概论》;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
2、新中国初期的博物馆学
50年代,博物馆学的特点是以苏联博物馆学研究成果为理论范式,指导中国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
“三性两务”
博物馆的基本性质:
1956年,科学研究机构;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以
显示全部